白居易是什么,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鄭,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白居易,字樂天,下邽人。貞元中,擢進士第,補校書郎。元和初,對制策,入等,調盩厔尉、集賢校理。尋召為翰林學士,左拾遺,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貶江州司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征為主客郎中、知制誥。復乞外,歷杭、蘇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秘書監召,遷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拜河南尹。開成初,起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會昌初,以刑部尚書致仕。卒贈尚書右仆射,謚曰文。自號醉吟先生,亦稱香山居士。與同年元稹酬詠,號元白。與劉禹錫酬詠,號劉白。《長慶集》詩二十卷,《后集》詩十七卷,《別集補遺》二卷。今編詩三十九卷
2、白居易是什么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鄭。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書,封馮翊縣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