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汕尾有個合作區,在汕尾,叫深汕合作區,傳說深圳和河源也選擇一“飛地”作為合作區,并未實行,也可能是河源的想法,也可能廣東省不想把臨深的東莞惠州給深圳,同時深圳土地極為缺乏,影響發展,就在遙遠的汕尾河源設立“飛地”給深圳建立所謂合作區。深汕合作區,這個區域,深圳幫扶的是汕尾。
1、深汕合作區和深圳是什么關系呢?
深汕合作區一般指的是深圳和汕尾的,并不是指汕頭。不過,汕頭東海岸倒是有一個深汕協同創新產業區,廣東省為了大力發展粵東和粵西,打破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局勢,以廣州對口扶持湛江,深圳對口扶持汕頭的方法,力求促進兩地經濟的發展,帶動粵西和粵東經濟騰飛。所以深圳和汕頭的合作,必將越來越密切,同為經濟特區,深圳可謂是發展的楷模,這當然是多方面的原因。
作為經濟特區的領頭軍,深圳的發展得到了國家高度的重視,現在,深圳貴為一線城市,經濟建設非常卓越,能夠得到深圳的扶持,汕頭想必會發展的更好。深汕合作區,這個區域,深圳幫扶的是汕尾,汕尾作為沿海城市,經濟發展也不盡如人意。有在深圳的加持,再加上深汕合作區的定義,應該可以讓汕尾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可借鑒的寶貴的經驗,以及取得成效,
2、深河合作區在哪呢?
深圳汕尾有個合作區,在汕尾,叫深汕合作區,傳說深圳和河源也選擇一“飛地”作為合作區,并未實行,也可能是河源的想法,也可能廣東省不想把臨深的東莞惠州給深圳,同時深圳土地極為缺乏,影響發展,就在遙遠的汕尾河源設立“飛地”給深圳建立所謂合作區。實踐證明,“飛地”深汕合作區基本沒人去投資,并不成功,況且跳過了臨近深圳的惠州市,距離遙遠,管理不方便,造成資源浪費,投資人要的是深圳這個地方,而不是遙遠的汕尾掛上個深圳的名稱,最近拍賣的深汕合作區兩塊土地全部流拍,而同時的兩塊深圳土地瘋搶,
3、歷史重演深圳,深汕合作區新深圳,大家對此有什么看法?
不是很了解那里,畢竟此前只是每次開車時路過。去粵東潮汕地區必須途徑深汕合作區,此前那里每次走高速的時候,也是很堵車的地方,比較知名就是鲘門服務站,自從前幾年化為合作區之后,深圳這邊先后動員了很多機構、大企業前去那邊布局,搞建設,那邊也建起了很多的公租房之類的。最新的保障房列表里,還有合作區的介紹,作為精明的炒房客,應該是最早關注那邊的一類人。
經常有老鄉在群里討論,去那里買房會不會好呢?不過說實話,開車那么遠,就跟北京人說,現在有雄安新區了,要不要去雄安買房,感覺中國人的錢,就只有房子可以投資了?!但是,正所謂雄安是千年大計,深汕合作區何嘗不是先行先試的一個區域,重點是要發展產業,從而起到輻射帶動作用的呢,作為產業轉移的重點,而不是要去發展房價。
4、深汕特別合作區房子有投資價值嗎?
深汕合作區是典型的“飛地經濟”,飛地經濟”是指兩個相互獨立、經濟發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區打破原有行政區劃限制,通過跨空間的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實現兩地資源互補、經濟協調發展的一種區域經濟合作模式。飛地經濟的鼻祖是1994年新加坡與中國共建的蘇州工業園區,2016年官方統計的蘇州工業園區GDP達到了2150億元,這數字如果沒有水分的話,可以說是一個很成功的飛地經濟的案例了,要知道深圳的龍華區2016年GDP總量才1857.67億元,
但是除了蘇州工業園區,這些年國內成功的飛地,真的是少之又少,甚至有些合作動議僅停滯在醞釀階段。究其原因,不外乎飛地經濟還是個處于探索階段的經濟模式,僅有個別成功案例,并沒有形成在全國范圍內可復制推廣的細則經驗,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1)飛地經濟合作缺乏統一的頂層設計,“經濟飛地”管理機構的權能定位、合作雙方的組織協調機構,權責劃分、合作過程中爭議的解決機制以及合作雙方的收益劃分等方面沒有詳細的法律法規層面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