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雖然發生在南京,但是日本人殺害的是中國人。我雖然不是南京人,但我是中國人,南京大屠殺罪魁禍首、甲級戰犯松井石根的原秘書田中正明,在1984年出版《南京大屠殺之虛構》,1985年出版《松井石根大將的陣中日記》,胡說南京大屠殺時南京人口僅有20萬,進入南京的日本記者“從未”見到屠殺。
1、“你”雖然不是南京人,但是你對“南京大屠殺”有何感悟?
我雖然不是南京人,但我是中國人!南京大屠殺雖然發生在南京,但是日本人殺害的是中國人!當年,1937年的12月13號,侵華日軍侵入當時的中國首都南京實施長達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30萬生靈慘遭殺戮,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頁,也是中國的英雄兒女久久不能忘懷的一幕。在如今已經已過80年的今天,我們所要做的是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我們不能用仇恨的目光,去看待一切,但我們也不能忘記歷史以前所發生的一切,不正是因為落后嗎?這些鐵錚錚的歷史事實不正是提醒我們一個道理,落后就要挨打。我們只有不斷的變強大,變的有實力,我們才會我骨氣,他們才不會侵犯我們,現如今,一切的一切已經發生。歷史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為巧舌抵賴而消失,
2、日本人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殺及廣島原子彈大爆炸?
日本否認歷史罪行的危害2007-12-2713:55先看現實的利害沖突:爭奪俄羅斯石油資源(日本后插進來,缺乏起碼的商業道德!)、爭奪東海島嶼、石油資源、暗中鼓勵臺灣獨立等等一系列敵視中國的行為和舉動。再看歷史上的:自唐代起,日本就一直覬覦中國廣大陸地上的領土,到明末為止一直未得手!到清末,通過甲午戰爭,打掉了自洋務運動以來的大好局面,中國支付了巨額賠款,從此陷入深刻的危機中,
50年后,日本再次打掉了中國充滿希望的黃金十年,財產、人員損失無法計數!兩次毀滅了中國的發展前景!承認歷史并不是要現在的人為祖先的過錯負責,但否認歷史,大家就要小心了,緊跟著就會美化歷史、歪曲歷史,歷史的悲劇很可能會再次重演!日本民族對內彬彬有禮,對外,大家讀讀桃太郎的故事就會發現:妖魔化其他民族、殺戮、搶劫其他民族是英雄的觀念早已深深植入日本兒童的心目中,當你知道旅順口大屠殺的一名日本指揮官的未婚妻為了避免未婚夫掛念毅然自殺,且被國民視做女子楷模,該日本指揮官在屠殺中又作出了空前殘暴的行為時,你還會認為日本人民是無辜的嗎?南京大屠殺已深深烙在中國人的歷史記憶中,但作為加害方的日本人不僅沒有形成反思戰爭責任的歷史“共識”,反而出現右翼分子的“南京大屠殺”是“無稽之談”“虛構”“幻影”等奇談怪論,受到進步人士的譴責與批駁,形成了日本社會圍繞南京大屠殺的“爭論史”。
日本民眾由于政治立場、生活閱歷、戰爭體驗等方面不同,對南京大屠殺或深刻反省,或矢口否認,或態度曖昧,呈現不同的南京大屠殺認識,如何看待日本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殺?這不僅反映了中國人對日本人的南京大屠殺認識的關注與研究,而且體現了這一歷史認識問題在中日關系中的特殊位置與影響。從隱約知曉到公開報道1960年,南京大學歷史系日本史小組開始調查研究南京大屠殺,并于1962年完成《日本帝國主義在南京的大屠殺》書稿,但到1979年才出版,而此前“國內還沒有一本記載這一事件真相的專門著作,有的僅僅是一些零星的報導、回憶,散見在各地報刊上”,
這部新中國最早的南京大屠殺專著,特別提到洞富雄所編《中日戰爭史資料》第八卷《南京事件Ⅰ》和第九卷《南京事件Ⅱ》,肯定其站在正義立場譴責日本軍國主義的暴行。此后,隨著日本歷史認識問題,逐漸成為影響中日關系的重要因素,中國學界開啟南京大屠殺“研究熱”,主要是翻譯日本學者的相關著作,批駁日本右翼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行,介紹日本社會圍繞南京大屠殺的爭論,但大多忽略了戰時與戰后初期日本人的南京大屠殺認識,甚至認為戰時日本國民完全不知道南京大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