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石家莊地區(qū)的方言覺得正定和藁城比較同化,更媽經(jīng)常把他們都認混了,平山和靈壽更媽是傻傻分不清,而鹿泉方言最有特色了,語氣最硬也最愛帶把兒,把兒也是莊親們愛說的方言,啥意思你懂的哈。離開故土四十年了,但記憶里的欒城方言依然親切,家鄉(xiāng)的方言更像是打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的烙印,無論我們走到哪里,如果有幸碰到持一口家鄉(xiāng)方言的老鄉(xiāng),肯定會有心里一熱的感覺,也一定會主動上前一步說“啊,老鄉(xiāng)”。
1、石家莊哪種方言比較好聽?
石家莊地區(qū)的方言那是各有千秋吧,記得更媽當年第一次到未來婆婆家無極,人生第一次聽到無極方言,真是一臉懵逼的表情,正好被說成“言行(xing)”,困了被說成“頓了”,聊天叫“上話”,身體好要說“壯實”,真臭要說耳語“臭臭”,好吃自然要說“香香”。更媽從小在欒城長大,感覺欒城的口音和趙縣、寧晉、元氏、高邑差不多,
走在故鄉(xiāng)的街道上,被打招呼最多的一句話是——“吃懶唄”,哈哈,那是在問你——吃飯了嗎?想找?guī)脑挘阋欢ㄒ@樣問?我想去個“茅的”,這哪有茅的啊。要是有人問你“使力荒唄”,那是在問你累不累,你要是累了就“不浪會吧”,那是說你累了就躺會吧。不小心摔了個跟頭,會說弄了個“不浪餃子”,你要是有個稀罕物件想給別人顯擺下,欒城的鄉(xiāng)親會說你“偏嗎里”,停電了會讓你去買盒“替燈”,替燈就是火柴的意思。
要是問你家“包包”是適馬餡里唉,那是問你包的什么餡餃子,昨天晚上會被說成“夜蓋黑夜”。如果有人給你說“真啃兒”,那是在說真好?,形容這東西太好了,就說“好哩莫翻兒”。“可啃里”就是特別好的意思?,說起石家莊地區(qū)的方言覺得正定和藁城比較同化,更媽經(jīng)常把他們都認混了,平山和靈壽更媽是傻傻分不清,而鹿泉方言最有特色了,語氣最硬也最愛帶把兒,把兒也是莊親們愛說的方言,啥意思你懂的哈。
離開故土四十年了,但記憶里的欒城方言依然親切,家鄉(xiāng)的方言更像是打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的烙印,無論我們走到哪里,如果有幸碰到持一口家鄉(xiāng)方言的老鄉(xiāng),肯定會有心里一熱的感覺,也一定會主動上前一步說“啊,老鄉(xiāng)”,所以,無論我們說欒城方言也好還是正定方言也好,在外人聽來也許感覺我們土的掉渣,但更媽感覺更多的是親切,所以無所謂好聽不好聽,方言就是我們對故土最真實的依戀。
2、河北省為什么有那么多方言?
河北之地理位置,北通大漠南接平厡,東通大海西通西域,交通發(fā)達經(jīng)濟繁榮,這就造成四面八方的客人匯聚于此又形成自己的圈孑,在各自方言的融合下形成了多種語言和土語,自已的看法和想法。張家口市方言重多,壩上幾縣口音接近內(nèi)蒙,壩下張宣萬全赤城口音也皆不同,陽原接近大同口音,蔚縣口音在張市地區(qū)是最特殊的一縣,和大同有相同又有不同,又不同于張宣涿鹿等地,外地人一般還很難聽懂,方音有些是古文言文句子,
3、有哪些口頭禪一聽就是石家莊人說的?
累(實里荒),花生{長果},昨天{也個},今天{今個},明天{明個},后天{后個},晚上{黑啊,黑呀},下午{后昂},上午{前昂}油條{麻糖},紅暑{山藥},土豆{山藥蛋},玉米{玉屬屬,棒棒},蹲下{股得},墻角{擱老兒},叔叔{瘦瘦},父親{爸爸,爹}母親{媽媽,娘},祖父{爺爺},祖母{奶奶},外婆{姥姥,姥娘},外公{姥爺},姑媽{姑姑},舅媽{妗子},大伯{大白},廁所{茅坑,茅子}背{幾娘},鼻涕{能帶},眼屎{紙馬糊},拳頭{捶頭},干什么{弄滿藍},女孩{小妮兒},男孩{小小},女兒{閨妮,閨女},兒子{小子,小哦},衣服{衣裳},游泳{打澡起},大便{拉粑粑,拉屎},小便{尿尿,尿泡},學生{校生},同學{同校},上學{上校}~-~~~太多方言了不一一介紹了。
4、河北哪里的方言最難懂?
河北話從難到易可以分為三個檔,第一檔,張家口和邯鄲。基本上外地人聽起來跟講外語一樣,不過聽習慣了也能聽懂了,第二檔,石家莊,邢臺,保定,這三個地方屬于說快了個別詞語聽不懂,但是如果說慢點基本上也沒啥問題,(其中保定不包括涿州,高碑店等幾個離北京特別近的縣)第三檔,承德,秦皇島,唐山,衡水,滄州。這五個城市基本上無壓力,就算用這幾種方言rap也能聽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