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看河南的人均經濟河南人口眾多,給人的感覺也是不富裕,事實也確實如此,河南經濟總量的五分之一集中在省會,而省會人數只占河南總人數的十分之一,因此地區間經濟發展也非常不均衡。總之,河南經濟發展的擔子還很重,雖然總體經濟排名全國第五,但人均經濟只有五個地市的2300多萬人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1、河南經濟近些年發展的怎么樣?
說起河南省,不得不了解一下這個全國人口大省的一些社會、人文情況:河南省,簡稱豫,全省面積16.7萬平方公里,下轄17個省轄市,一個省直管市。21個縣級市,85個縣,52個市轄區,河南省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截止2018年,河南省生產總值48055.86億元,同比增長7.6%,第一產業增加值4289.38億元,同比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22034.83億元,同比增長7.2%;第三產業增加值21731.65億元,同比增長9.2%,
依據上表顯示:2018年河南省的GDP達到4.8萬億人民幣,居全國第五位;人均GDP為50272.21萬,全國排名第18位。GDP增速為7.86%,在全國范圍內的增長速度屬于中游水平,整個經濟規模在全國排名來看是:總體靠前,人均居中,增速一般。從上表就可以看出,自2013年以來雖然河南省gdp呈上升趨勢,但是增長速度是逐年下降,已經從5年前的9%下降到了18年的7.6%,
縱觀這幾年,河南省的經濟發展一直比較平穩,但是也沒有特別突出的成績,雖然全國經濟總量排名在第五位,但是至于真實的經濟發展水平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為什么河南省的額經濟發展一直不溫不火呢,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過渡依靠第一產業,二三產業發展不足大家都知道河南是中原地區有名的農業產糧大省,經濟購成中農、林、牧、副、漁業占到很大比重,但是近幾年發展緩慢,18年第一產業增速只有2.3%,幾乎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
產業帶動作用不足,二三產業雖然有所發展,但是沖勁不足,還沒有形成良好的產業規模,二、產業結構不合理,再加工能力低很多產品都屬于粗加工狀態,沒有形成很好的深加工產業鏈;節能型資源使用率低,高能耗能源沒有合理利用,產能過剩的同時,高附加值,高凈值、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速度緩慢。三、人才流失率大河南作為人口大省,但是教育資源相對貧乏,勞動力的流出和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形成巨大反差,
科技和人才資源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四、城市化水平低雖然河南省人口較多,但是區域面積也相應較大,城市化水平低,城市集聚效應差,沒有形成很好的城市圈,省會城市鄭州的發展一家獨大,沒有與周邊城市形成良好的資源互補。雖然河南省與浙江省的經濟排名只差一位,但是大家都明白兩個省份的經濟地位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河南省的經濟發展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不光是經濟,教育、文化、人才等各方面都要同步發展,相信擁有巨大人口資源的河南,明天會更好。
2、河南能源、義煤的前景怎么樣?
今年以來,河南能源義煤公司以打贏扭虧為盈攻堅戰為核心目標,以“管理提升年”活動為主線,以契約化管理為手段,嚴控成本支出、推進高效生產、嚴抓煤質銷售、嚴控資金風險,上半年,公司實現了扭虧為盈,實現時間、任務“雙過半”。生產經營向好發展!生產經營方面,上半年原煤產量完成計劃的103.2%,營業收入完成全年計劃的57.24%,利潤完成全年計劃的57.6%,開拓進尺完成計劃的107.1%,掘進進尺完成計劃的103.8%,
經營管理方面,嚴格遵循“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三管三必”原則,修訂完善了領導班子和部室(科室)、區隊負責人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采煤工作面組織管理,提高單產單進水平,持續做好“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工作,提高勞動效率,加強煤質源頭和運輸環節管理,上半年商品煤發熱量小幅度提升,積極開展“避峰填谷”、提高功率因數等節電措施,上半年共節約電費支出683.1萬元,完成全年節約計劃的6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