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的開端起于清朝,官方定名為湖北布政使司,名稱看起來有些別扭,卻是今湖北省的大致雛形。要回答清楚這個問題,必須搞懂湖北省與襄陽的關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僅供參考,具體如下↓↓↓↓↓↓↓襄陽擁有3000多年的歷史,西漢朝時期設置襄陽縣,東漢朝時成為一省之中心,當時并沒有湖北省,而這個省指的是“荊州”。
1、康熙時期江南拆分兩省,為什么是東西拆分而不南北拆分讓兩省都有出海口?
江南省為什么要拆分?咱得先講一下江南起初為什么要合?大家都知道,現在安徽江蘇這兩個省,原本北部是徐州,南部才是揚州,換句話說,原本的政治生態,就是南北各有各的媽,江蘇徐州、安徽北部這一塊,其實就是三國里陶謙劉備的地盤,也就是春秋宋國、戰國楚國的地盤,與南邊的春秋吳國、三國孫策孫權,完全是兩個天地。若是講那個時候,徐州的地理以及政治經濟條件,還要比揚州要強那么一點點,所以西楚霸王項羽,他的都城就在彭城(徐州),而不是吳或秣陵(揚州)——而當下的這個揚州,在漢朝那會叫做廣陵,屬于徐州,
直到元朝,依舊如此,長江以北部分屬于河南江北行中書省,長江以南屬于江浙行省。然而后來江南便開發了,尤其是五胡亂華,漢人政權遷往江南,尤其是到了南宋那個時期,由于北方遭遇女真、蒙古的反復破壞,漢文明難以復原,更多人遷徙到南方,所以到了明朝,其實漢文化以及經濟的重心,已經從中原轉移到了江南,而明朝初期的都城,就在南京,因為這個緣故,把古代的徐州和揚州這兩塊地方合二為一,就出現了一個江南省。
(發生在清朝的蘇皖分治演變圖)待明亡清興,事情可就完全不一樣了,作為明朝最繁榮的江南省,也是反抗清朝最為激烈的省份,大清國能放心讓你們繼續嗎?當然不!可若是按照以往那樣南歸南、北歸北,兩省都有發展潛力,愛新覺羅們能這么干么?首先,順治那會,依舊江東一塊,江北一塊,但如今的皖南地區,已經劃歸江北管轄了。
其次到康熙那會,完全不一樣了,江北的靠海部分劃給了江蘇巡撫,而安徽則以一個嶄新的內陸省份名字出現,這一劃分,吃虧的確實是內陸的人,他們原本也是江南省的人,卻因為這一刀,成了一個與海不沾邊的省份。隨之而來的閉塞,必然導致經濟的欠發達,當然,這是相對江南而言,而今之所以會有大量的打工者來自這個省份,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當年康熙帝的這一刀。
2、假如湖北省沒有拆分荊州市,武漢還有優勢嗎?
武漢的優勢與拆不拆荊州沒關系!武漢一直都有優勢,湖北省省會城市,華中中心城市,建國初甚至都直轄過,這是政治優勢,還有九省通衢的地理優勢,之前的荊州地區包括現在的荊州和荊門及天仙潛,上世紀的荊州主要是“小漢口”沙市的紡織日化等輕工業發達,經濟總量沒法與武漢的重工業經濟相比。即使現在,這幾個地區的經濟總量加起來也就武漢的一半不到,武漢依然是湖北和華中地區的中心,
3、襄陽為什么劃分到湖北省?
襄陽為什么劃歸到湖北省?要回答清楚這個問題,必須搞懂湖北省與襄陽的關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僅供參考,具體如下↓↓↓↓↓↓↓襄陽擁有3000多年的歷史,西漢朝時期設置襄陽縣,東漢朝時成為一省之中心,當時并沒有湖北省,而這個省指的是“荊州”。眾所周知,我國歷史上的省是出現在元朝,此前與省平級的地方一級行政區是以州、道、路等名稱為主,
即便元朝以省代替州、道、路,但此時的湖北并非現在的湖北,今天的湖北省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長江以南部分區域都屬于河南江北行省,而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和湖南等地區屬于湖廣行省。參考圖史學上關于湖北成為省級行政區的另一種觀點是源于宋朝,成為荊湖北路,但嚴格意義上并不能代表這是湖北省的雛形,首先,宋朝的湖北地界上還有一個省級行政區名叫京西南路,省會位于襄陽,統領今湖北北部、西部及其他省份部分地區;元朝是的湖廣行省也不能代表真正意義上的湖北省,雖然疆域包含今湖北近半地區,但正式名稱是湖廣而非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