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用灌漿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過于疏松,拿到手里有過輕的感覺,老瓷器露胎部分長期與外界物質和空氣接觸,經過風化和吸取營養,胎質有滋潤的感覺;仿品瓷器的胎質一般則較為干澀。5、看繪畫工藝,古代的畫師都是終身制,他們從小就開始繪瓷,手法非常嫻熟,線條流暢自然。現代仿品瓷器大多整體構圖不協調,繪畫拘謹,線條滯澀,繪畫草率,
對細節的處理不夠縝密,過度把握不好。6、看底足,古瓷器底明代瓷器罐、瓶底足墻多采用削足工藝,盤和碗底足常有跳刀痕跡;清代瓷器盤和碗底足墻大多修成“泥鰍背”狀,露胎的盤和罐底常有旋紋,總的看,老瓷器修足自然順暢,長期使用地足光滑飽滿,新仿品修足呆滯、生硬且人為做舊痕跡明顯。鑒別款識真偽主要是要了解每個時代款識的特點,特別是要了解字體的寫法,進行仔細對比,從而得出鑒別結果,
2、明清瓷器”如何鑒定交易?
元青花瓷器是收藏瓷器的焦點,不管什么窯價值很高。現在已知的數量有限,是瓷器藏家夢寐以求的東西,我玩瓷器多年,也就見過幾件大開門的。但民間有散落或者新出的也有,相對而言元青花比較難鑒定。到代的估計都會是天價,當然價格主要還是看東西。,清中期清三代瓷器是收藏瓷器的熱點,不管官窯民窯都價值比較高。官窯數量畢竟有限,民窯才是收藏的主流,
3、請問有人會鑒定民窯瓷器么?怎么鑒定明清時期的民窯瓷器?
在開始談論明清時期的民窯瓷器如何鑒定之前,我們不得不先要說一說同一時期的官窯瓷器的特征、款識、紋飾繪畫特點、器型胎土結構等等,因為沒有對比,民窯的鑒定評估就無從談起。目前的收藏市場上,廣大的藏友和經常參加正規拍賣活動的大部分古瓷收藏愛好者所能接觸到的,常見的,基本上都是以明清時期的民窯瓷器為主(對于那些自稱“國寶官窯”在地攤上隨處可見,經常能淘到“國寶”的那圈人除外),那么為什么說藏友可以經常見到明清時期的民窯瓷器呢?我告訴大家,原因是:當時燒造量大,所以存世量大,普及量大,這三個“大”字,導致了在當今的收藏市場實戰交易中、實踐買賣中,我們仍可以見到很多明清時期的民窯瓷器,讓我們能夠再度領略古人的風采智慧,再次為我們的祖先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而贊嘆不已!畢竟我們是瓷之國度、古瓷之母,世界公認的瓷器王國“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