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紅旗渠20世紀60年代安陽的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歷時近十年才基本完工,被人稱之為“人工天河”。三是司母戊大方鼎那是讀初一的時候,《中國歷史》課本上介紹了司母戊大方鼎,是從安陽的殷墟里挖出來的,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銅器。
1、河南安陽還有再發展的潛力嗎?
安陽目前己經沒有了人氣,所說的人氣是四面八方而來的人氣。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每天到安陽來的外地人口最少也在幾干人,趕上周六節日前能超過萬人,為什么有那么多外地人來安陽?因為安陽那時是予北真正的中心,人們需要到這里來買賣物質,也是到城里來轉轉看看,這人氣滿滿的把個南北大街人山人海,這幾年,安陽成了一座死無生氣的孤市,去老火車站看看,上下車的人都是幾個安陽人,再也沒有了人山人海的場面,就算高鐵站也是沒幾個人上車下車。
為什么?因為周邊的,外地的人們不需要到這里來購物進城了,人家家鄉比你發達了,所以就沒了吸引力了,新城都一樣,老城破舊無生氣,這就需要拿出讓人來的名片,名片就是七大古都,古都,古都,哪里是古都,老城就是古都,打造古都帝王之都才能吸引外人過來,帝都以哈為標志,當然除了城外的殷虛外,而重頭戲應是古城中的高閣寺,因為所有帝都的標志就是高閣宮摟,不是帝都是沒有的,高閣寺是貨真價實的帝王宮閣。
2、目前安陽營商環境怎么樣?
不怎么樣,2019年安陽市全市生產總值2229.3億元,比上年增長2.7%,其中,一產增加值198億元,下降2.3%;二產增加值998.4億元,增長1.5%;三產增加值1032.9億元,增長5.4%。三次產業結構為8.9:44.8:46.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4.1億元,增長6.5%;稅收收入121.4億元,增長3.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54.3億元,增長8.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47元,增長8%;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916.5億元,增長8%;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672億元,增長14.2%。
2019年安陽市全市生產總值2229.3億元,比上年增長2.7%,這個增長速度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都屬于比較低的水平,經濟增長十分乏力。放眼望去,安陽市鐵西被安鋼、安彩等企業占據,安彩已經垂死掙扎,而因為有安鋼的存在,幾乎成了一塊硬傷,鐵西已經很少有人去,幾乎成了一座廢城,甚至殷墟的長遠發展都會因之受到影響。
3、如何評價安陽這個地方?
作為一個外地人,又從未過到安陽的人來評價安陽,對一些細枝末節肯定無法談起,主要是通過一張張亮麗名片來了解,安陽給我印象最深刻,最先并不是現在所稱的中國七大古都、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殷墟與甲骨文、《周易》的發源地等,這些很古老的歷史名片。而是從連環畫和小說中了解到的三件大事,一是岳母刺字記得小時候看連環畫系列作品時,看到連環畫中有一個相州湯陰縣,這是一個出英雄的地方,就不知道這個地方在哪里,看連環畫時還是讀小學,但這個名字和岳母刺在岳飛背上刺上的“精忠報國”的畫面銘刻在心。
后來讀初中了,連環畫這種小人書已不能滿足我了,要看小說才過癮,記得當時為了買小說,我和三哥到很遠的山上砍了一天雜木棒賣給供銷社,買了一本《說岳全傳》《楊家將全傳》,記得是劉蘭芳的評書,通俗易懂。三哥喜歡楊家將,先看《楊家將全傳》,我喜歡岳飛,先從《說岳全傳》,到了初中就不是小學了,一切都是懵懵懂懂,初中有了資料可查,就是我們的課本《中國地理》和《中國地圖冊》。
經過查找才知道相州湯陰縣原來在河南安陽地區(當年的地級行政),相州是哪里就不知道了,那是古稱,與現在的地名不一定對得上號,二是紅旗渠20世紀60年代安陽的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歷時近十年才基本完工,被人稱之為“人工天河”。讀小學時,我有一本連環畫,名字就叫《紅旗渠》,那時的小伙伴們都喜歡有打仗故事的連環畫,至少也是抓特務的,因此,我當年買這本連環畫時,還被小伙伴們嘲笑過,意思是買了一本“不好看”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