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信息很少的靈寶大法師和逢戰必敗的黃龍真人應排在末尾。00多年前,黃帝在黃河中游的河南省靈寶境內采銅鑄鼎,實現了華夏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在靈寶大地留下了許多有關黃帝的傳說據《史記·封禪書》記載,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靈寶大法師、黃龍真人1、“隱藏仙人”靈寶大法師道場。
1、為什么說真正的黃帝陵在河南靈寶?
5000多年前,黃帝在黃河中游的河南省靈寶境內采銅鑄鼎,實現了華夏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在靈寶大地留下了許多有關黃帝的傳說據《史記·封禪書》記載,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相傳,軒轅黃帝統一天下后,在荊山一帶采礦煉銅,鑄成了天、地、人三個大鼎,鼎成之日,天帝派黃龍來迎接黃帝上天。大小朝臣和宮娥彩女們也想隨著黃帝升天,
黃龍騰空而起,隨行的人有的抓斷了黃龍的龍須,有的抓脫了黃帝的靴子和衣服,從此這個山嶺便叫黃帝嶺,這個土塬就叫鑄鼎塬,掉下龍須的地方叫龍須溝,掉下弓箭的地方叫鼎湖。后來人們為黃帝建起了陵冢,叫黃帝陵,在黃帝馭龍升天的地方建起了馭龍閣和黃帝廟,唐中葉,房玄齡七世孫房朝靜任閿鄉縣令時,在鑄鼎塬為黃帝立碑【保留有唐朝碑刻】。
靈寶境內因此而得名的山名、水名、地名、村及民風民俗很多,并且史冊典籍都有記載,如黃帝鑄鼎的鑄鼎塬,黃帝采銅的首山和荊山,螺祖娘娘的圣母行宮和植桑養蠶的桑園村,黃帝找礦的獨游山,黃帝鑄鼎的爐底,后人叫婁底村,紀念黃帝功德的軒轅臺。還有以黃帝大臣而得名的大常、小常、東常、西常等,這些地名的來歷,大都來源于黃帝的傳說,
2、在河南“打”出名堂的文殊菩薩,為何道場在江西五臺山?
文殊菩薩道場位于江西省北部的五臺山。大家都知道,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五臺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分別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的道場,佛祖釋迦牟尼住世時足跡并未到過中國,但五臺山卻是在佛經中有明確記載的,由佛祖親口說出是文殊菩薩的說法道場?!洞蠓綇V佛華嚴經》中的《諸菩薩住處品》載:“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
從昔以來,諸菩薩眾,于中止住?,F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中國古稱震那(China)國,五臺山亦在印度的東北方,上述二經提到的“清涼山”、“五頂”山,恰好符合五臺山五巒巍然、氣候清涼的特征。所以五臺山成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因了文殊道場的緣由,受到了僧俗信眾的信仰、歷代帝王的崇建以及王公武將文臣的護持,成為漢、藏、滿、蒙各民族尊奉、海內外知名的佛教圣地。
3、為何黃帝鑄鼎原在河南靈寶,黃帝乘龍飛升的地方也在靈寶,黃帝陵卻在陜西?
關于在什么地方鑄鼎,《史記》上司馬遷有這樣一段記載:“昔泰帝興神鼎一,一者一統,天地萬物所系終也,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史記封禪書》中說:“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髯下迎黃帝?!边@里的荊山,屬古雍州(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前十一世紀)轄區,雍州當時治所在今西安,所轄范圍廣大,包括陜西大部及寧夏南部,
今富平縣城西南約5公里處的荊山塬上,有一個古老的自然村落名叫“鑄鼎村”(現在的城關街道辦向陽村境內),相傳是黃帝及禹鑄鼎的地方?!陡黄娇h志》中講:“北條荊山屬富平之南,三原之東,臨潼之北,蒲城之西,皆統一為荊山,”(荊山塬上的清涼寺)也就是說,黃帝和禹當年鑄鼎的地就在現在陜西省富平縣荊山塬上,這里距離延安黃陵縣的黃帝陵不遠,石川河水就是從黃帝陵流過來的,三年前,閻良的戰友帶我去過荊山原,還有當地的一個中華郡景區,都給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中華郡景區)各地關于黃帝的傳說比較多,包括甘肅天水和清水,以及河南的靈寶,但從歷史記載和歷朝歷代祭祀情況看,我認為陜西黃帝陵在歷史上具有可信度和合法性,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從國家把陜西黃帝陵列為中國古墓葬第01導看出一二,從古至今歷朝歷代都到陜西黃帝陵祭拜黃帝,也說明歷朝歷代對陜西黃帝陵是完全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