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學生評教看得太重帶有教育服務化的傾向,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兩個群體組成,而不是單向的學生群體,服務化本身就是教育產業化,商業化意識的延續,因為商業化中服務好是首位的么,客人說好就是好。學生群體是復雜的,有的學生對知識很渴望,有的學生就是混日子。
1、如何看待學生評教?
謝謝邀請!我們先來正視一個現象,不知道廣大師友有沒有這樣的體會,現在有些學生很勢利,看到老師不打招呼的是多數,尤其是對副科老師,有時候面對面走過來,完全就像陌生人一樣,眼神都不會有交集,但對班主任卻完全不是這樣,如果有事找你,他的態度一下子又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感覺比較社會化。雖然有些學生只是因為不懂禮數而已,但不管怎么樣這樣的表現始終還是讓人擔憂!說到學生給老師打分,這里面的很多東西確實值得探究,
首先說給班主任打分,一般情況下,班主任的分都是比較高的,但這樣的高分始終覺得不太真實,雖然確實有很多班主任無論是教學還是班級管理水平能力都比較突出,但由于班主任和每個學生存在著的厲害關系,所以始終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在左右著分數。學生給老師打的分值中,感情分往往比客觀分要高,而作為老師,如果你過多在意學生的感受而把傳授知識,培養如何做人的德育教育擺在了不很突出的位置,那出現考評高,成績低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2、一些高校將學生評教作為教師教學業績考核的最重要指標,你怎么看這事?
先說下我的觀點,學生評教作為教師考核重要指標是錯誤的,弊端大于有益。接著說下理由:第一,將學生評教看得太重帶有教育服務化的傾向,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兩個群體組成,而不是單向的學生群體,服務化本身就是教育產業化,商業化意識的延續,因為商業化中服務好是首位的么,客人說好就是好,但教育商業化好不好就是另一碼事了,應該說大部分人都知道商業化是不好的么,反對者這么多。
第二我們的教育管理者常常覺得學生可以知道老師好不好,課好不好,這是不實際的。學生群體是復雜的,有的學生對知識很渴望,有的學生就是混日子,一旦教師嚴格管理了,那么混日子的同學可就有意見了,一旦教師快樂教學,那么要學習的同學就有意見了。最后老師也只能靠天吃飯,看運氣被評教了,你說這樣有利于教學嗎?我看不利的,反而挫傷教師積極性,
第三,中國的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里沒有受到過系統的職業規劃知識的教育,也不可能對大學的知識有深刻的了解。那么你怎么讓他們來對大學教師上課的專業內容進行評價呢?就靠印象分?這是不科學的么,最后打分就變成主觀性的東西了,缺少科學性嚴謹性,這樣的打分作為個參考還可以,作為核心評價指標就是玩笑了,不利于教育也不利于教師和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