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來來回回新疆和河南之間也不方便,所以有很多人就開始慢慢定居新疆。新疆和河南淵源頗深,現在的很多新疆人會說河南話,但基本上都是在兵團駐地,最近幾年,每年大約有50多萬人來到新疆采摘棉花,主要來自于河南,四川,貴州等地,但是河南人占據了大部分。
1、新疆和河南有什么歷史淵源?
新疆和河南淵源頗深,現在的很多新疆人會說河南話,但基本上都是在兵團駐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以后,為保衛我國的西北邊疆,從內地征召了大批的熱血青年奔赴祖國的大西北!這是第1個原因,1956年有48列火車從鄭州出發,滿載著河南熱血青年來到新疆,大多數都加入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當然其中有一部分分配到了地方上,一部分進了石油有色金屬等廠礦企業。
這個是在新疆的河南人的主力,也是建國初期新疆地區人口河南人口多的最重要的原因,第2個原因則是嵩武軍,在清朝時期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時候帶領的軍隊就是嵩武軍。左宗棠帶領這支軍隊打敗了阿古柏,收復了整個新疆地區,而阿古柏所屬的浩罕汗國也因被左宗棠擊敗而元氣大傷,但當時并沒有徹底的滅亡。所以這支軍隊就駐扎在新疆,防備浩罕的再次入侵,
當然浩罕國后來被沙俄所吞并,這又是后話了。所以這支軍隊大部分留在了新疆,成為了第1批開拓新疆的河南人!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組建時候的大批河南援建人員是第2批開拓新疆的河南人,第3個原因其實還是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有關,這個主要原因就是摘棉花大軍!如果你去過新疆就會知道新疆這里的土壤非常適合種植棉花,但是采摘棉花的機械化程度很低,所以到收獲季節就需要大批的人來幫忙采摘。
而河南人在兵團中人多,很多其實都是跟家鄉有聯系的,一般像這種事情都是找自己的同鄉,所以河南的摘棉花大軍自然多!2000年的時候,經??匆姾幽想娨暸_上報道河南的采棉大軍組團去新疆摘棉花,每年的勞動能手除了工資以外還有額外的獎勵,當時的獎勵就是可以坐飛機回河南,雖然現在乘坐飛機已經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在當時飛機票確實是非常昂貴的,這相當于一種榮耀!最近幾年,每年大約有50多萬人來到新疆采摘棉花,主要來自于河南,四川,貴州等地,但是河南人占據了大部分。
每年來來回回新疆和河南之間也不方便,所以有很多人就開始慢慢定居新疆,當然這個過程是比較緩慢的,是潛移默化形式的。但是從第6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來看,10年時間河南人有21萬人流入新疆,位居流入新疆的外省人口首位!截止目前,新疆總人口數量達到了2400多萬,其中有400多萬都是河南人,占據了新疆總人口數量的1/5,
2、哪些省份和地區的方言類似河南話?全國大概多少人說河南話?
此題目,在我回答地緣文化與豫劇或河南方言時,已多有涉獵,這里再補說一下。首先說,河南方言,應指以開封和鄭州一帶的方言(這兩地也有細微區別),而豫南之信陽南部一帶方言,為豫卾交叉之方言,有湖北方言味。焦作與濟源話,帶有山西方言味,洛陽老城區個別字的吐音,有的也難以聽懂,如:饃、坡、灣、玩,發音不是常讀音,
這些雖然也算是河南方言,但不能代表正宗河南方言。我在表達上述觀點時,一些網友表示反對,稱許昌、周口、商丘、洛陽、南陽方言才能代表,但我仍堅持“只有開封、鄭州方言才可代表“的觀點。理由是:一是開封是古代多個朝代的都市,在1954年以前還是河南省會,可以說,長時間是河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最有代表性。
而鄭州現在是全方位的中心,離開封又很近,現在正在實行鄭(州)汴(開封)一體化,二是豫劇強調用河南方言來唱,而豫劇的最早發源地是在開封。因而,開封話,在豫劇里被視為正宗、規范,其次說哪些地方說河南方言,應當說,除晉東南4地市外的中原文化圈的范圍內,皆說河南方言,其包括:冀南之邯鄲、邢臺,魯西(南)之菏澤、聊城(以及濟寧之部分縣、市),皖北亳州、宿州、淮北等4地市,蘇北的徐州等3地市,鄂西北的襄樊、老河口、十堰等縣、市,其方言雖與開封話有細小差別,但總體上屬于中原官話的河南方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