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時期,山東大地上曾經誕生了兩個大國——齊國和魯國,所以山東又稱齊魯大地,現在山東的簡稱就叫“魯”。據說全國出產的5顆大白菜中,就有一顆來自山東,歷史就是這樣,隨著時間的變化,朝代都會有起有伏,有跌換更替,更何況是一片地區,在民國初期,山東共有1800萬的闖關東人,而其中有80%都來自于登萊二府。
1、山東為什么叫山東?
山東,位于太行山以東,所以叫做山東;同樣,山西因為位于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在先秦時期,山東大地上曾經誕生了兩個大國——齊國和魯國,所以山東又稱齊魯大地,現在山東的簡稱就叫“魯”,山東地處東部沿海地帶,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中北段。自北向南依次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個省份接壤,從整個省內來看,山東西部為黃淮海平原,是鏈接我國東部和中部平原地帶的咽喉;中部是魯中山區,地勢高,五岳至尊——泰山就位于魯中山區,是整個山東的最高點;東部為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
自古以來,山東物產富饒,素有“糧棉油之庫,水果水產之鄉”,是全國糧食和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地,據說全國出產的5顆大白菜中,就有一顆來自山東。這大概也是這片土地“盛產”山東大漢的緣故吧,在經濟方面,山東有三個最:山東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是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之一,也是發展較快的省份之一。山東是全國重要的農業大省,耕地位居全國之首;山東的工業發達,工業總產值及工業增加值據中國各省前三位,特別是一些大型企業較多,像齊魯石化、山東電力、勝利油田等,號稱“群象經濟”,
2、在你的記憶里,有沒有關于山東的詩詞?
登岱行——蒲松齡(清)兜輿迢迢入翠微,往來白云蕩胸飛。白云直上接天界,山巔又出白云外,黃河泡影搖天門,千峰萬峰列兒孫。放眼忽看天欲盡,足真疑星河捫,瑤席借寄高巖宿,雞鳴海東紅一簇。俄延五更黍半炊,漾明霞射秋谷,吳門白馬望依稀,滄溟一掬椎琉璃。七月晨寒勝秋暮,曉月露冷天風吹,頃刻朝暾上山觜,山頭翠碧連山尾。
及到山下雨新晴,歸途半踏蹄涔水,回首青嶂倚天開,始知適自日邊來。一、簡析:此詩寫泰山翠碧相連、峰云相疊,海東日出、霞射秋谷的奇觀,抒發登岱如至天界日邊的感受,二、蒲松齡簡介: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濟南府淄川(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
3、古時山東登州府,是現在山東的什么地方呢?
登州這個地名,其實也算是古代人們常常提起的一個有名的地方,因為這個地方非常繁榮,而且又靠近著海邊。固而經濟發展比較的迅速,當地百姓的生活都比較的富裕,在以前,登州這個地方的起名還和當地的文登山有關系。那是的始皇帝召集各大儒臣們一起來這里攀登山,所以就有了文登山一名,但是一直以來,登州這里都隸屬于東萊郡。
直到唐代初期,這里才被賜名為登州,而到了明代洪武年間,登州才有了機會被升級,開始變成了登州府。它能夠有這樣一個機遇,是因為這里的地理環境,登州和蓬萊兩個地方都靠著大海,故而這兩地是和日本、高麗來往的一個重要通道。為了防止這兩個國家借著這兩地來入侵中原,所以這里被提升為了登州府,并且派了重兵駐守兩地,
由于明朝看中這兩個地方,故而在當時,這兩地相當繁榮,而且還是也是明朝最為重要的海上防線。在明朝過后,統治天下的就是清朝,清朝當時也非常看重這兩個地方,尤其是登州府,更是格外的被重用,由它管轄著好幾大區域:蓬萊、萊陽、文登、黃縣、福山等地。由于登萊兩府自古以來就備受關注,因此這兩地最為發達,在民國初期,山東共有1800萬的闖關東人,而其中有80%都來自于登萊二府。
由此可見,這里可以說是人杰地靈,因此才培養出了這么多的闖關東好漢,而到了1913年,民國政府下令,清朝之前設置下來的府、州都重新規劃,重新命名。因此,登州府被廢了,并且規劃到了膠東道管轄,也就從此,人們很少再提登州二字,而到了現如今,登州應該是劃到了蓬萊和福山這兩個地方,登州的消失也算是讓當地人們覺得非常遺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