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稱王,史稱周文王1,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稱王,史稱周文王1,690年,武則天稱制時自稱武家為姬昌后代,遂追尊周文王為始祖文皇帝姬昌的介紹,姬昌(前1231年—前1135年),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朝奠基者,為什么說姬昌懂周易呢。
姬昌(前1231年—前1135年),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后,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稱王,史稱周文王1。在位5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2周文王在位期間,“克明德慎罰”,勤于政事,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為軍師,問以軍國大計,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收附虞、芮兩國,攻滅黎(今山西長治)、邗(今河南沁陽)等國;建都豐京(今陜西西安),為武王滅商奠基;舊傳《周易》為其所演。除此之外,創周禮,被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稱文王為“三代之英”。3周文王五十年(前1135年),崩,葬于畢原。前1122年,其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追尊姬昌為文王。690年,武則天稱制時自稱武家為姬昌后代,遂追尊周文王為始祖文皇帝
2、為什么說姬昌懂周易呢?因為姬昌的品德是非常不錯的,能夠舍己為人。當時,商紂王殘暴無道,在妲己的勸誘下,發明了炮烙之刑,就是把人綁在一根滾燙的柱子上,下面放著油鍋。這一刑罰異常地殘忍,當時姬昌看不下去了,就主動對周王說,自己愿意獻上自己洛河西岸的大片土地,以廢除這個刑法。于是紂王就答應了,從此姬昌就深受百姓們的愛戴。懂《周易》的人都知道,周易的爻辭都是勸人向善的,如果自己都沒有美好的品德,如何勸人向善呢。所以,美好的品德是姬昌演《周易》的必要前提,歷史:《易經》是遠古文明的產物,是我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融為一體的哲理性很強的著作。《易經》分為三部,天皇氏時代《連山》、《歸藏》,秦漢時期的易書《周易》,一起稱作“三易”(另有一說三本書均作于遠古),遠古時代人們定天象、法地儀,觀象授時,創制歷法與易書等,文明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