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進入到新世紀以后,隨著現代交通設施的改進,東南西北的物流暢通,河南人也并不是固步自封,除了由小麥面粉制成的饅頭面條外,大米及五谷雜糧都是餐桌上的主要角色。河南人愛吃的面多了,最h出名的莫過于河南燴面,河南人到南方去三天不吃面條,如同抽煙人的煙癮上來一般。
1、河南人為什么吃撈面條為主,平時不怎么吃手工面?
偏見!河南人愛吃的面多了,最h出名的莫過于河南燴面!炒面,蒸面,燜面,湯面,熗鍋面,炸醬醬面…數不清的各種面!你要說手工面不是不愛吃,而是手工面對于現在的時間緊張的上班族來說,它費時費力,哪有功夫去擺弄它,只不過在閑暇時去做著吃!再說想吃現在很多飯店賣手工面,想吃方便的很!所以說不要說河南人就晚撈面,它只是河南面中的普通一族!。
2、為什么我作為一個河南人天天吃面條饅頭都吃不膩?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河南大部分省域面積地處黃河以南,中國自然地理分界線以北廣大的地方,這個地方夏糧以產小麥聞名于世,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的糧倉。饅頭、面條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主食,河南人再吃也不會膩煩,并且還是越吃越有味,江南廣大區域的人們,當然以吃米為主。一天三頓吃大米難道說Te們“都吃不膩”?其實道理都是一樣的,
中國地域遼闊,南北食物的風味極端豐富。河南人到南方去三天不吃面條,如同抽煙人的煙癮上來一般,川黔湘一帶的人順長江而下,到了江蘇沒有了辣椒,只有放糖的食品,可以肯定的是,Te們也吃不習慣。本博某年在江蘇無錫參加由北方某石化企業在此召開的訂貨會,由于會議主辦方是北方人,但租的酒店大廚按照當地風味來按排菜肴,
致使北方參會人員提出抗議,菜肴不咸反而甜,不合北方人的口味?,F在人們常講的國內幾大菜系,豫菜已經不在其列,其實豫菜早在明朝時代,那可是當時最有名的。原因之一就是當時中原人考中進士,無論是在京為官,還是被皇帝派遣到外地做官,都要在河南省的長垣縣找一大廚帶在身邊,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滿足個人的口福,河南氣侯一年四季分明,冬小麥種植面積為居全國的首位,小麥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五分之二。
如果河南人吃饅頭、面條吃膩了,也就不會再對小麥情有獨鐘,當然了,進入到新世紀以后,隨著現代交通設施的改進,東南西北的物流暢通,河南人也并不是固步自封,除了由小麥面粉制成的饅頭面條外,大米及五谷雜糧都是餐桌上的主要角色。農村改革開放先于全國各行各業,安徽省鳳陽縣的小崗村的村民們,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將土地承包給農戶自主經營,獲得了巨大成功。
從此拉開了全國農村改革的序幕,直接結果就是全國的糧食產量逐年增加,不僅在全國范圍內自然廢除了使用幾十年的糧票,還讓農民也得到了休養生息的機會,本博曾經記得有一句口號叫作:交足國家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就是那個時候的真實寫照,所以說,農村推行聯產承包制,讓中國人徹底告別了糧食定量供應的歷史。精米白面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主角,人們想換口味,還可以用過去人們的主食,也就是五谷雜糧地瓜面來調劑,
3、河南人吃面有什么講究嗎?
河南人吃面的話也沒有說太多的講究,不過說真的,作為一個典型的北方省份,河南人確實是愛吃面食,早上包子油條胡辣湯,其實說白了也都是面食,中午吃面條,晚上就是饅頭炒菜一類的,所以說在河南基本上人們一天吃的都是面食。在河南其實也有兩個比較特殊的城市,那就是地處我國淮河線上的南陽市和信陽市,因為地理位置比較靠南,而且當地的氣候有一部分就是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所以說在信陽和南陽都有種植水稻的,所以說在他們的飲食中午飯和晚飯也都是喜歡米飯,
4、河南人為什么要喝稀湯?
在頭條上,很多外鄉人都很奇怪河南省為什么喝稀湯,也叫稀粥,他們百思不得其解,今天就讓地地道道的河南人談談為什么河南人要喝稀湯吧!河南省一般是在早飯和晚飯喝稀粥,大家都知道,河南是農業大省,農民以地為生,勤勞的莊稼人,大清早起來,一般都去地里先干一會兒活,該出汗也出得差不多了,回到家里,家庭主婦就把饃菜湯端上桌,家里的勞力們,回到家,洗洗手,端起溫熱的粥喝上幾口,頓時渴意全消渾身舒坦,然后再吃菜吃饃,就著菜再喝湯,這樣既解渴,又充饑,渾身充滿能量,就又去地里干活,等到中午飯,那就是一天中營養最豐富的飯,當然要吃飽,吃好,河南人很多地方不愛吃米,一般勞力都愛吃撈面條,有肉、蛋,帶點葷腥更好,如果實在沒有,或者時間緊急,就干脆蒜面條,把蒜、青辣椒、再加上芫荽(也就是十香菜)放在一起用蒜臼搗成非常細的蒜泥,然后,用小磨香油,醋,鹽,一拌,下面條時,再加上一把隨鍋青菜,面條熟后,將蒜汁往面條里一澆,攪拌后開吃,呼嚕嚕兩碗下肚,吃個肚子圓,再來一碗下面條的面湯,那真是原湯化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