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腥草采挖后地下莖占全草大部分,地下莖也是人們利用的主要部位,所以人們又稱它為折耳根、側(cè)耳根、獨根草、臭根草,但這可能是沒有分清楚根與莖,因為它真正的根其實是地下莖上那些不起眼的根須。題主這樣問,看來是兩個關(guān)系重要的人,無奈家鄉(xiāng)飲食差異大,對于折耳根和甜湯不能一起享受。
1、貴陽折耳根河南人吃不習慣,河南的甜湯貴陽人吃不來,如何融合?
題主這樣問,看來是兩個關(guān)系重要的人,無奈家鄉(xiāng)飲食差異大,對于折耳根和甜湯不能一起享受。雖說合得來的兩個人是連吃也能吃到一起,但事無絕對,如果實在不能完全接受對方的飲食偏好,我認為也不必糾結(jié),有那么一句話說得好,合得來不是我喜歡的你一定喜歡,而是我喜歡的你不討厭即可。既然貴州人愛吃折耳根河南人不喜歡,河南人愛甜湯貴州人又不習慣,那就不必勉強了,只需要對方吃的時候,可以開開心心地陪著看著就很美好了,
2、農(nóng)村所說的“豬鼻孔”指的是什么?有何用途呢?
農(nóng)民說的「豬鼻孔」其實是魚腥草,但「豬鼻孔」除了魚腥草還另有所指。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guān)注「刺楸」,了解農(nóng)村那些趣聞趣事,由于長期與農(nóng)業(yè)打交道,所以農(nóng)民比城里人更貼近自然,對農(nóng)村花花草草都比較熟悉,然而植物之多,光是國內(nèi)就有三萬多種,使得長期接觸它們的農(nóng)民也無法準確辨識大多數(shù)植物。于是乎,為方便辨識,聰明的農(nóng)民就給一些植物取了形象而有趣的名字,例如豬屎豆、鴨腳板、雞頭米、狗肉香,
農(nóng)村有種東西叫「豬鼻孔」,究竟為何物呢?其實,豬鼻孔并非指豬的鼻孔,而只是一種常見的植物。一、農(nóng)民所說的豬鼻孔即魚腥草在一些地區(qū),人們把魚腥草叫做豬鼻孔,不少人初次聽聞感到很不可思議,因它有魚類腥臭味而得名魚腥草還可理解,但叫它「豬鼻孔」又是為何,難道它長得像豬鼻孔嗎?刺楸到田野間找到魚腥草從上到下認認真真地看了又看,無論從莖、葉,還是從花來看,都不能將其與豬的鼻孔關(guān)聯(lián)起來,
魚腥草的正式名稱是蕺菜,屬于三白草科蕺菜屬草本,生長在山澗、田埂等土壤濕潤之地,地上莖蔸部伏地,亦能蔓生,所以它往往成片生長。魚腥草葉如桃心而肥,地上莖桿短而呈紫紅色或綠色,地下莖長而呈白色或黃白色,魚腥草采挖后地下莖占全草大部分,地下莖也是人們利用的主要部位,所以人們又稱它為折耳根、側(cè)耳根、獨根草、臭根草,但這可能是沒有分清楚根與莖,因為它真正的根其實是地下莖上那些不起眼的根須。
魚腥草可入藥,農(nóng)民常采之曬干自用做藥或售與藥販,雖說有腥味,但在南方部分省區(qū),人們反倒覺得魚腥草是香的,常采挖其嫩根莖葉做蔬菜,主要吃法是生涼拌,或是切成碎末當香菜,比如賣炸土豆的小商販就把魚腥草碎末像芫荽那樣加入炸土豆里,味道好極了,刺楸每次買炸土豆時還特意要老板多放魚腥草呢。二、魚腥草的「親戚」裸蒴除了魚腥草折耳根,其實與之同為三白草科的裸蒴屬植物也被叫做豬鼻孔,該屬植物包括了裸蒴和白苞裸蒴共兩種,屬于多年生長的匍匐狀草本,
裸蒴屬草本的柄與葉片長度相差無幾,葉柄上貼生著膜質(zhì)的托葉。眾小花聚集成穗狀花序,花序與葉對生,花序與總花梗近等長,裸蒴與白苞裸蒴最大區(qū)別在于,在花序基部,白苞裸蒴與魚腥草類似,比裸蒴多了三四片葉狀的白色大苞片,總得來說,裸蒴和白苞裸蒴都比較像魚腥草,但仍能感覺到它與魚腥草之間存在著不同,即便不能正確分辨的人也不會搞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