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愛吃鴨子,也特別會吃鴨子。南京人吃鴨子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春秋時期,就有關于養殖鴨子的記載,在搜索引擎輸入“南京一年吃多少只鴨子”,以“南京人一年吃掉一億多只鴨”為題的新聞占據了大部分篇幅,鴨子身上的其他部位南京人也會充分食用,但你要真正問南京人為什么愛吃鴨子,估計沒人能真正回答你。
1、南京人到底有多愛吃鴨肉?
南京人吃鴨子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春秋時期,就有關于養殖鴨子的記載。南北朝時,梁軍曾與北齊軍在金陵北郊外的覆舟山一帶對峙,梁軍“人人裹飯,媲以鴨肉”,后士氣大振,勝利而歸,南京人愛吃鴨子,也特別會吃鴨子。除了正常的鴨頭、鴨肉、鴨掌,連鴨的內臟如鴨肝、鴨心、鴨肫等,南京人也不會放過,民國時期,甚至出現了全鴨席,整桌菜以鴨子為原材料,從冷盤到熱菜,以至于點心和羹湯,都有鴨子的出現,
正所謂“金陵鴨饌甲天下”。南京人每年消耗幾億只鴨子,它們被用來做烤鴨、鹽水鴨、鴨血粉絲湯、燴鴨掌、鹵鴨四件等美味,南京人吃烤鴨與北京烤鴨不太一樣,雖然也講究皮酥肉嫩,肥而不膩,但是老南京人卻十分青睞店里的那一袋紅湯鹵汁。店里的烤鴨烤得怎么樣,透過玻璃窗就可以看得出來,但是紅鹵做得好不好,一定要多年品鴨的口感和味蕾才能辨別,
鹽水鴨的鹵制也很講究,一鍋正宗的老鹵能用很多年。鹵制之前,先要把鹽均勻地涂抹在鴨身的表面,接著用手慢慢地給鴨子做“按摩”,使鹽充分地融入鴨肉之中,鹵制好的鹽水鴨,切開骨頭,骨髓呈青綠色,鴨肉細膩緊致,鴨皮肥而不膩。鴨子身上的其他部位南京人也會充分食用,比如,鴨肫被譽為“仙人之食”,“鴨四件”是再好不過的佐酒菜;鴨舌和冬瓜一起燉湯,清熱敗火;享譽全國的鴨血粉絲湯,早已成為秦淮小吃一絕您對這個問題有什么不同的見解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如果您覺得回答得還不錯,歡迎點贊和轉發~一只愛吃的小肥蝦,帶你領略美食背后的趣味與文化。
2、南京人愛吃鴨嗎,為什么?
因為好吃,“金陵鴨饌甲天下”,南京的鴨子好吃是出了名的。不止鹽水鴨板鴨鴨血粉絲湯,還有肫腰肝心合稱“鴨四件”,街邊齊刷刷擺著的,是色澤鮮亮的鹵鴨腦殼,不過好吃當然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在搜索引擎輸入“南京一年吃多少只鴨子”,以“南京人一年吃掉一億多只鴨”為題的新聞占據了大部分篇幅,截至前幾年的數據說明,南京日產鹵鴨15萬只以上,南京市面上居民每天吃鴨至在8萬只左右。
為何一個城市能夠對食用一種生物喜愛到如此地步?首先還是因為鴨子多,鴨子為什么多呢?因為運起來方便。江南水鄉地下水位高,河網密布,為市場提供了便利條件,除了本地的家鴨供應市場外,像皖北、蘇北、皖南等地區的養鴨人也都不辭辛勞地販運鴨子到南京來賣,據說當時鴨子從蘇北出發,剛踏上路程還是絨絨的小鴨,一路長大,到達南京時已可以宰殺。
不僅運起來方便,養起來也方便,江南人均耕地面積小,大規模集約化的農業相對受到制約,也沒辦法像游牧民族那樣養牛養羊。精耕細作的江南人民想到了一個好法子:養鴨,水禽類產業作為勞動密集產業,恰適合于這里。氣候方面,南京夏季酷熱氣燥,常會出現四十度高溫,鴨子性涼,酷暑天吃鴨肉不僅十分消暑,還可以調體質,補體液。
因此自古就很合南京人的胃口,這一習慣流傳下來后,不管冬暖夏涼,鴨肉始終是南京人餐桌上的主流,??南京的鹽水鴨在南京,春秋時就沒有鴨子敢去游泳了!歷朝歷代的南京人都喜歡吃鴨。帶頭開啟大規模養鴨先河的,就是幾千年前建都南京的吳王,《吳地記》記載,在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就為了養鴨而專門圍了一座鴨城。南北朝時期的大家吃鴨到了一個高潮,
據《玄武湖志》轉引梁·吳均《齊春秋》的說法,南北朝時梁軍曾與北齊軍在金陵北郊外覆舟山一帶對峙交鋒,梁軍“人人裹飯,媲以鴨肉”、“炊米煮鴨”,士氣大振,最終以寡擊眾,大獲全勝。可見鴨子也是六朝時期軍隊打仗時的伙食標配,不僅士兵,鴨從來都備受皇家喜愛,明太祖朱元璋“日食烤鴨一只”,明代有首民謠:“古書院,琉璃塔,玄色鍛子,鹽水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