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德公十八子,廣布粵東,粵北,粵西及贛,湘,桂,浙,閩,川,臺諸省和東南亞,奕葉蕃昌,興寧市的羅姓亦是由洪德公之子所傳,因此本人羅姓的祖籍是福建省寧化縣。下面是與“曹州府鄆城縣”有關的故事,老祖是石匠手藝人,在山東老家“貪官司落難”,例如,除夕餃子吃完就去拜年,行的是跪拜禮。
1、你的姓氏祖籍是哪里?
我姓羅,據史書記載羅姓出自妘姓,顓頊帝之孫祝融氏之后裔。周朝時候,有子孫封宜城(今湖北省宜城縣)稱羅國,后羅國被楚國所滅,后人以國名“羅”為姓,本人現原籍廣東興寧市,椐家族譜記載,廣東興寧羅氏開基老祖珠46世洪德公,字必元,號任郎,尚崇公次子,生于宋寧宗“嘉定”八年(1215年)。“景定“壬戍(1262年)科擢進士第,仕咸寧縣令,升撫州大守,官至朝散大夫,
為官清正廉明,百姓謳歌云:“細閱后裔派系長,簪纓綿亙世流芳;孝子忠臣昭冊史,才人學士著朝堂。章臺樹歷風霜古,桂籍榮增日月光;試問根源何處是,豫章溝起姓無雙”,洪德公共娶九妻,生十八子及一女。卒于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己西歲,壽高95歲,葬于汀州寧化縣城東重岡巔,洪德公十八子,廣布粵東,粵北,粵西及贛,湘,桂,浙,閩,川,臺諸省和東南亞,奕葉蕃昌,興寧市的羅姓亦是由洪德公之子所傳,因此本人羅姓的祖籍是福建省寧化縣。
2、兩湖填四川,我是四川人,祖籍湖北作為四川人的你,祖籍是哪里的呢?
四川鄰水先祖李珍,宋時居湖廣省黃州府(湖北黃崗縣)儒學正堂衙內安身,后移城內南街娶妻生三子:金德、銀德、銅德,金德公遷居麻城縣孝感鄉,娶朱氏生子活修,活修、妣陳氏生子早富,早富、妣陳氏生子倫綱,倫綱、妣周氏生子萬性,萬性、妣邱氏生子李仲,李仲、妣陳氏生子李錦,李錦、妣林氏生二子李錫、李釗,李釗、妣楊氏三生二子:李錫、李樂。
釗公、妣楊氏三,隨兄錫公在河南開封府桂閣縣任所,同享榮華,年幼輕浮,命他管糧倉,私賣倉谷,錫公不知,被眾紳告之,上司批捉,釗公逃回原籍后,上司捉拿甚急,乃夫室商議,各自逃生,釗公遍游天下,不知所終。入川祖楊氏三,率子李芝、李樂弟兄,于明已卯(1399年)由湖北省麻城縣孝感鄉移入四川省鄰水縣太安鄉(今太和鄉)太安里二甲李家溝落業定居,
李芝公返歸原籍。樂公后裔有移居墊江縣等地,老字輩時大學正良萬業永興陽及第登金榜月中定朝綱開基本仁厚傳代懿禎祥施澤喜長遠發達自隆昌八大房合族字輩四十字敬宗逢泰運睦族致祥光仁孝培基厚詩書沛澤長為儀翔上苑用慧協當陽南楚先根在芬名振古香入川九世祖鳴春公,于嘉慶癸亥歲(1803年)邀集鄰水八大房合族,將“興”字品為“敬”字輩。
3、你老一輩的祖籍都是在什么地方?他們有告訴過你嗎?
【原創不易,請隨手點贊、轉發,】在曹州府鄆城縣。下面是與“曹州府鄆城縣”有關的故事,一、記憶的初始,祖輩們的大人就經常在耳邊經常“念叨”,我們是從山東老家“曹州府yun城縣”來到這里的。老祖是石匠手藝人,在山東老家“貪官司落難”,他只好“闖關東”,擔子里一頭放著石匠用的“吃飯家伙式(工具)”,另一頭坐著他的兒子,落腳在一個地方官員的家中,給他蓋宅院。
宅院落成之后,不知道是給的工錢還是給的獎賞,把一片叫老貨芬(音)溝坡給了他和漸漸長大的兒子,二、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老師把一張全國地圖貼在黑板旁的土墻上,我和同學們一樣經常“圍觀”圖上中國,才知道中國的地盤這個樣子的,是這么大。我順便一直找我的祖籍地“yun城”,找的“運城”在山西不在山東,感覺不是這里。
三、一次公出在火車上,坐的時間很長很長,隨身帶的雜志、書籍喜歡看的都看完了,百無聊賴,隨著“啤酒、瓜子、礦泉水、看報紙”只有在火車上才特有的一次一次的叫賣聲,我看見一份《曹州晚報》,果斷出手大方地買了小販手上所有帶有“曹州”字眼的報紙、雜志各一份。一起同行的“小伙伴”都受驚了,“踏破鐵鞋無覓處”,終于找到了“鄆城”,才知道的“菏澤”曾經是“曹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