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河南人口在400-500萬人之間,順治元年,流行在北方的瘟疫莫名其妙的消失了,此后順治在其他地方遷移了幾百萬人口到河南,人口達到700萬左右。這是導致河南人口驟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翻閱《明史》有關河南明末后期的記載,人口發生驟降的諸多重要原因,河南都占全了。
1、辛亥革命期間清朝有多少兵力?當時清朝有多少人口?
清政府自1895年編練新軍起,所有各鎮均采用德國操典,配備新式步槍和火炮,每鎮(師)定員一萬二千五百人,全部新軍兵額計十三萬余人。另有姜桂題、張勛、倪嗣沖等部,均為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剩余的舊巡防營編制的毅軍,裝備不如新軍,全員計四萬余人,共十七萬余人,其中袁世凱所謂的北洋六鎮總計七萬余人。
由于革命爆發后,各省新軍先后獨立,清政府的實際兵力,主要是北洋六鎮、禁衛軍和四萬余人的巡防營,再加上二十鎮、二十三鎮(奉天、吉林),共十三萬九千余人,其編制和主官大致如下圖所示至于人囗,有不同數據。還有一個數據來源于趙文林、謝淑君所著的《中國人口史》,1912年全國人口共計409613891(除西康、綏遠、察哈爾、熱河),
2、新疆和河南有什么歷史淵源?
新疆和河南淵源頗深,現在的很多新疆人會說河南話,但基本上都是在兵團駐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以后,為保衛我國的西北邊疆,從內地征召了大批的熱血青年奔赴祖國的大西北!這是第1個原因,1956年有48列火車從鄭州出發,滿載著河南熱血青年來到新疆,大多數都加入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當然其中有一部分分配到了地方上,一部分進了石油有色金屬等廠礦企業。
這個是在新疆的河南人的主力,也是建國初期新疆地區人口河南人口多的最重要的原因,第2個原因則是嵩武軍,在清朝時期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時候帶領的軍隊就是嵩武軍。左宗棠帶領這支軍隊打敗了阿古柏,收復了整個新疆地區,而阿古柏所屬的浩罕汗國也因被左宗棠擊敗而元氣大傷,但當時并沒有徹底的滅亡。所以這支軍隊就駐扎在新疆,防備浩罕的再次入侵,
當然浩罕國后來被沙俄所吞并,這又是后話了。所以這支軍隊大部分留在了新疆,成為了第1批開拓新疆的河南人!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組建時候的大批河南援建人員是第2批開拓新疆的河南人,第3個原因其實還是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有關,這個主要原因就是摘棉花大軍!如果你去過新疆就會知道新疆這里的土壤非常適合種植棉花,但是采摘棉花的機械化程度很低,所以到收獲季節就需要大批的人來幫忙采摘。
而河南人在兵團中人多,很多其實都是跟家鄉有聯系的,一般像這種事情都是找自己的同鄉,所以河南的摘棉花大軍自然多!2000年的時候,經常看見河南電視臺上報道河南的采棉大軍組團去新疆摘棉花,每年的勞動能手除了工資以外還有額外的獎勵,當時的獎勵就是可以坐飛機回河南,雖然現在乘坐飛機已經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在當時飛機票確實是非常昂貴的,這相當于一種榮耀!最近幾年,每年大約有50多萬人來到新疆采摘棉花,主要來自于河南,四川,貴州等地,但是河南人占據了大部分。
每年來來回回新疆和河南之間也不方便,所以有很多人就開始慢慢定居新疆,當然這個過程是比較緩慢的,是潛移默化形式的。但是從第6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來看,10年時間河南人有21萬人流入新疆,位居流入新疆的外省人口首位!截止目前,新疆總人口數量達到了2400多萬,其中有400多萬都是河南人,占據了新疆總人口數量的1/5,
3、河南為什么7月份總是下雨?歷史上有哪些自然災害?
從歷史上看,河南是多災多難的,不過,最多的不是澇災而是旱災加蝗災。像1942年的大饑荒就是旱災加蝗災,這次大饑荒直接導致中原300多萬人死于饑餓!河南在過去被稱為中原、中州、豫州,是一個綜合交通樞紐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河南是中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中國一半的歷史都與河南有關,并且,在5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生息和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