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南陽、駐馬店三市同為“豫南三雄”,本是同根生,何必比誰強。南陽和駐馬店分家,大部分拿的都是信陽專署的地,本來駐馬店想要桐柏的,但是南陽并不想給桐柏,于是就將泌陽給了駐馬店,社旗縣成立的第二年,也就是1966年,南陽仍轄13縣市,但是這一年國務院批準了設立駐馬店地區,并由此將南陽管轄的泌陽劃給了駐馬店,此時便是題主所提到的和駐馬店分家,其實駐馬店只分走了一個泌陽,而題主所說的為何能夠管理12個縣似乎有點無稽之談,南陽之前能管理13個縣,難道剩下12個就管不住了嗎。
1、信陽的房價,為什么比南陽和駐馬店都要貴?
信陽位于河南省南部,東與安徽交界,南與湖北為鄰,信陽為全國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森林城市,最易居城市,全國優秀旅游城市,風景名勝較多,氣候易人,空氣質量非常好,國茶信陽毛尖產于此地,信陽人的生活習慣與湖北接近,交通非常發達,市區內街道干凈衛生,信陽人的整體素質較高,熱情好客,真的是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信陽的房價高出南陽,駐馬店也是正常的[贊]。
2、河南的南陽和駐馬店分家之后,南陽為何能夠管理12個縣?
首先,我個人對于豫南的問題還是有發言權的,雖然我現在常駐漯河,但是畢竟我老家還是在駐馬店,對于當地的事情還是比較了解的,對于南陽為何能在和駐馬店分家之后還能管理12個縣,其實這個問題的討論性并不是特別大,下面我們就簡單的分析一下,我們從民國說起,南陽就是河南為數不多的大市,當時南陽是河南十一個行政區之一,共下轄13各縣市,分別是南陽縣、南召、唐河、鎮平、方城、泌陽、新野、桐柏、淅川、鄧縣、內鄉、西峽、南陽市。
在當時已經算是巨無霸的河南大市,而到新中國成立,南陽曾經歷過幾次小規模的拆分,1949年3月,河南省委決定將南陽專署原下轄的葉縣和舞陽劃歸許昌地區,而此時南陽下轄的也就剩下了12個縣市。而到了1965年時,南陽又再次新添一位成員,當年11月13日,國務院全體成員批準設立社旗縣,周恩來總理親自更名“賒旗”為“社旗”,寓意為社會主義旗幟,
新成立的縣委住進賒店古鎮。社旗縣成立的第二年,也就是1966年,南陽仍轄13縣市,但是這一年國務院批準了設立駐馬店地區,并由此將南陽管轄的泌陽劃給了駐馬店,此時便是題主所提到的和駐馬店分家,其實駐馬店只分走了一個泌陽,而題主所說的為何能夠管理12個縣似乎有點無稽之談,南陽之前能管理13個縣,難道剩下12個就管不住了嗎?其實南陽和駐馬店分家,大部分拿的都是信陽專署的地,本來駐馬店想要桐柏的,但是南陽并不想給桐柏,于是就將泌陽給了駐馬店,
3、豫南信陽、南陽和駐馬店三市總體的GDP怎么樣?
感謝邀請,這三個地市有很多共同點,總體經濟南陽領銜,但是人均排名,這三個地市都不高,整體上看起來比較貧困。這三市的有很多共同點,其一是都位于河南南部;其二是行政區域廣大,三個地市占據河南近一半面積;其三是境內山地、平原、丘陵相間分布;其四是缺乏一定的工業基礎,經濟欠發達;其五就是被稱為豫南(豫難)三兄弟,處在兩個經濟圈的真空地帶;其六就是人均經濟排名盡在河南倒數五名之中,
根據現在的發展規劃,豫中地區一片熱火朝天,豫南地區正在建設大別山振興區,豫南再南就是隔河相望的武漢經濟圈,所以豫南三市就像是處在兩大壁壘的夾縫之中。但是我們只能說此時河南還無暇顧及、鞭長莫及,畢竟這三個地市太大,無論是交通建設、資源分配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如今駐馬店已經抓住高鐵帶來的機遇,城區發生了很大變化。
而信陽正在保持宜居城市,明港機場也建成通航,南陽也成為區域中心城市,在南部保持生態的基礎上,也在盡力引進更多工業,所以前景還是很美好的。我們的愿景是美好的,但是必須承認現在仍在發展中,區域不平衡還將長期存在,所以三市人均上不去,即便總體誰高誰低,也是很需要繼續努力和長期等待的,我是海域藍豚,河南自媒體,為你解答更多本地資訊,喜歡請點右上角加關注,歡迎評論點贊,謝謝!。
4、河南駐馬店這座城市未來的發展潛力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