篥拼音:lì注音:ㄌㄧˋ偏旁部首:竹部外筆畫:10總筆畫數(shù):16基本字義介紹〔觱~〕見觱,詳細(xì)解釋篥lì——“觱篥”:一種簧管樂器,,篳篥是一種古代管樂器,即觱篥,也稱管子,多用于軍中和民間音樂,篳篥的讀音是,也可以寫作觱篥,,即觱篥,篳篥,即觱篥。
觜篥:zīlì基本解釋:觜zī1:星座,二十八宿之一。2:貓頭鷹之類頭上的毛角。觜zuǐ同“嘴”。篥拼音:lì注音:ㄌㄧˋ偏旁部首:竹部外筆畫:10總筆畫數(shù):16基本字義介紹〔觱~〕見觱。詳細(xì)解釋篥lì——“觱篥”:一種簧管樂器
即觱篥。也稱管,古代管樂器之一種,多用于軍中。流行于我國北方。它的管身是木制的,上面開有八孔(前七后一)。管口插一葦制的哨子而發(fā)音。管也分大、中、小三種,以及雙管和加鍵管。大的管約33厘米長,中的24.5厘米長,小的18厘米長。大管比小管低四度,音色高亢,在北方管樂中常常用于領(lǐng)奏。近年來管的制造及演奏技術(shù)都有了較大的發(fā)展。經(jīng)過改革的管,音域擴(kuò)展為兩個八度又六個音,而加鍵管還能演奏十二半音,在合奏和獨奏中發(fā)揮了更大的效能。目前在樂隊中常使用的有中音管、低音管和加鍵管。所謂雙管也就是兩支管并排扎結(jié)在一起演奏,口含兩個簧哨,雙手同時按兩管的音孔,而發(fā)出雙音,用于民族樂隊合奏與獨奏。管子的音色響亮、清脆、個性強(qiáng),音量大,模仿和表現(xiàn)力很強(qiáng)。這種樂器用途廣,多用于地方戲曲、民間管樂合奏、寺院音樂等
篳篥是一種古代管樂器,即觱篥,也稱管子,多用于軍中和民間音樂。流行于我國各地、為漢族、維吾爾族、朝鮮族等多民族所喜愛。嗩吶,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也是中國各地廣泛流傳的民間樂器。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制的喇叭口,所以俗稱喇叭
4、楚喬傳里面燕洵和楚喬吹過的篳篥曲子樂名叫什么?燕洵和楚喬用篳篥吹的曲子是敘亡夫,在那個楚喬傳專輯有的,大概是4分50秒后。篳篥的讀音是,也可以寫作觱篥,是古代管樂器之一種,多用于軍中。篳篥,即觱篥,也稱管子,中國管樂器之一種,多用于軍中和民間音樂。流行于我國各地、為漢族、維吾爾族、朝鮮族等多民族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