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喜歡武俠小說的朋友大多是金迷,在金庸的小說中,各武功流派都占山為王,以山名為流派名,在江湖中都有響當當的名號。曹操發源于許昌,四處征戰,當時的許昌屬于潁川郡、豫州,當時的長社縣、穎陰縣、許昌縣、鄢陵縣都屬于潁川郡,公元196年,曹操迎接漢獻帝到達許昌,當時許昌被稱為許縣曹操死后,曹丕繼承丞相的職位。
1、三國許昌在哪里?
許溯華夏千古都,昌臨故土城。三國時期的許昌位于今河南省許昌市,又被稱為蓮城,管轄兩個市轄區,兩個縣級級市并且有兩個縣,總面積達到4996平方公里。三國時期曹操在此厲兵秣馬,成為一方諸侯,逐鹿中原,通過截獲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征呂布、滅袁術,戰袁紹,逐步統一了北方,建立曹魏政權。三國時期的許昌屬于當時的哪個州,筆者認為,當屬于豫州,
首先對比地圖難發現,三國時期的許昌屬于豫州。曹操發源于許昌,四處征戰,當時的許昌屬于潁川郡、豫州,當時的長社縣、穎陰縣、許昌縣、鄢陵縣都屬于潁川郡,三國時期許昌位于現在許昌市東南十五公里左右,位于河南省的中部地區。公元196年,曹操迎接漢獻帝到達許昌,當時許昌被稱為許縣曹操死后,曹丕繼承丞相的職位,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受禪讓稱帝,就是在許縣,因為曹魏的根基昌于許縣,于是曹丕把許縣改名為許昌,而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其次許昌市當時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董卓禍亂朝綱,遷都長安,洛陽也化為一片廢墟,而曹操把漢獻帝迎接但許昌,擴建了皇宮府邸,人口也是當時最多的城市。武昌土地肥沃,物產富饒,當時的農業發展最快,曹操有在此處大量屯田,發展經濟,許昌成為當時曹魏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成為曹操重要的糧草基地,物資供應站,最后許昌人杰地靈,人才輩出。
2、老君山明明是道教的圣地、道教始祖歸隱之地,為何不如武當山名氣大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
雖說酒好不怕巷子深,但要被世人熟知,口口相傳和官宣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再迷人,也只能“養在深閨人未識。”不知道讀這篇文章的朋友有幾個是武俠迷?又有幾個是金庸迷?相信喜歡武俠小說的朋友大多是金迷,在金庸的小說中,各武功流派都占山為王,以山名為流派名,在江湖中都有響當當的名號,你看嵩山少林派,武當派、華山派、峨眉派、昆侖派、將各武功高手安置在各大名山中,韜光養晦,吸天地日月精華,展示中華武功的博大精深,原本每一座山已有名氣,再在武學上來一翻造詣,不為人知都很難。
我們去看看十堰的武當山,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它的鄰里也都赫赫有名,東接古城襄陽,南望神農架,北臨丹江口水庫,自身資源那么好,芳鄰也不差,不火都難,其實老君山的名頭也好大好多,國家5A景區,世界地質公園、國家地質公園......是西周老子歸隱修煉之地,唐太宗李世民賜名“老君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教的圣地,歷史悠久,淵源深厚,風光旖旎,山瀑飛泉,山林蔥蔚,是秦嶺的主峰,一座福地圣山。
相較武當山,老君山似乎人氣不那么足,我在《射雕英雄傳》中竟然沒有看到全真派是在老君山修煉,不知是讀的時候疏忽了,還是忘了,但至少,即使提了,它也沒有讓我注意到,從而印象深刻。且不說武俠小說中潛移默化的影響,文人墨客的詩詞頌揚也是揚名利萬的好途徑,廬山之所以那么有名氣,是因為陶淵明、李白、蘇軾等大詩人不遺余力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