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除了種小麥,還能種什么糧食作物。我們這里種的小麥到底產量如何呢,秋收后小麥播種季節急將到臨,在人們的腦海常掛念的是小麥品種的選擇,對于小麥來說品種選擇很重要,雖然大家都知道河南是我國僅次于黑龍江的第二大糧食產量大省,也是我國小麥產量第一大省,每年的小麥產量高達3000萬噸以上,約占全國小麥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1、河南南陽適合種春小麥嗎?怎么種春小麥?
南陽地區種植小麥及各種農作物,對氣侯的要求也是相當嚴謹的,不是隨心所欲,想什么時候種就能有收成的。尤其是對小麥的種植,農諺說得非常好,也很實用,叫作:寒露到霜降,種麥正當啷。霜降到立冬,種麥莫放松,小雪下破股(分孽),大雪不露土。也就是說小麥的種植最好的時間就是每年秋季寒露前后,過了這二十來天,最遲也不能過了立冬時節。
春小麥在南陽區域內根本就不可能結籽,到了入夏以后用農民的話說就“急死了”,也就是說盡管植株仍是青色,但到了節令它已干死了,本博曾經見到過這種現象,并且是顆粒無收,還浪費了種籽和化肥。植物的生長,對氣侯和水土的要求還是有較高的要求,古人曾經寫道:桔生淮南則生桔,生于淮北則是枳。也就是說同一種樹,種錯了地方,雖然也結果,但是味道已經不是原來的那種水果的味了,
現在為了對消費者負責任,也為了增加農民的收益,國家推行原產地標識。比如說現在人們為了保鍵,購買枸杞和三七,枸杞生長的地方也很多,究竟哪里的藥效最好?當然首推寧夏,而寧夏哪個地方產的好上加好,只有從原產地標識上來區分。還有三七,當然產于云南,而云南哪個地方產的更好,當然也只能從原產地標識上來分別了,所以說,民間有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說法,講的就是無論種植任何農作物,必須要適合當地的氣候水土等自然條件的要求,這就叫要符合客觀規律,違反了客觀規律就要受到自然規律的懲罰。
2、河南除了種小麥,還能種什么作物?
河南除了種小麥,還能種什么糧食作物?作為一名出生在河南,并對自己家鄉有著特殊眷戀的糧食人,我可以自豪并且負責任的說,除了小麥,河南的玉米,花生,稻谷和大豆種植面積也非常多,此外,諸如紅薯,芝麻,谷子這樣的雜糧雜豆也有不小規模的種植,河南省是全國小麥種植和產量第一大省之外,還是我國玉米產量位列前五,花生產量第一大省,芝麻產量也同樣位列全國各糧食前列。
小麥——河南糧食的代表!鐘情三農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河南人,對于家鄉的糧食生產可謂是有一種獨特的感情,雖然大家都知道河南是我國僅次于黑龍江的第二大糧食產量大省,也是我國小麥產量第一大省,每年的小麥產量高達3000萬噸以上,約占全國小麥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小麥之于河南,就好比玉米之于吉林,大豆之于黑龍江一樣,是本省糧食最杰出的代表,但是絕非是唯一,
對于河南糧食而言,也是如此。2018年河南省糧食總產量達到了6500萬噸以上,約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其中小麥占據了一半左右!除此之外,河南的玉米,花生、稻谷和大豆,是種植面積排名靠前的幾大糧食作物,河南糧食——不僅僅只有小麥!但是,我可以自信而且負責任的告訴你,河南的糧食產量構成雖然是以小麥為代表,但是小麥絕對不是唯一,河南的玉米、花生,大豆種植同樣在種植面積和總產量方面有著很亮眼的表現。
以2018年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河南省的玉米種植面積較前一年出現小降,但是依舊達到4900萬噸左右,最終產量也達到了1000萬噸以上,同時,去年河南全省的花生面積出現一定增加,最終產量也達到了300萬噸以上,繼續位居全國第一。而豫南地區的信陽和南陽部分地區,以及黃河沿岸的原陽地區也是我國北方稻谷的著名產區,所以河南省的稻谷種植一直都有,2018年,種子面積高達900萬噸以上,最終產量達到了100萬噸以上,
眾所周知,河南作為我國第二大大豆種植核心產區——黃淮海大豆產區的腹地,一直都有大豆種植的傳統。去年,我省大豆種植面積較上一年增加50萬畝以上,最終產量也出現了明顯增加,此外,河南的紅薯,棉花,芝麻等作物的種植面積也常年保持在數百萬畝以上,在筆者的家鄉——河南省東南部某縣,就是曾經以優質白芝麻種植而揚名海內外,種植面積和產量曾經位列全國縣級第一,只不過這些年還是被玉米給搶過了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