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判斷自家孩子是感統失調呢。孩子感統失調的原因也基本可以歸類為以下幾點,對于感統失調的孩子,家長也不用過于擔憂,感統失調孩子的表現其實很明顯,主要表現在,殊不知,家長們的好心呵護,會增加寶寶“感統失調”的幾率,對于孩子的感統失調,現在已經引起了不少家長的重視,有些家長會直接帶孩子去做專業的感統訓練。
1、醫院說孩子是感統失調,怎么辦?
感覺統合簡稱SI,是指腦對個體從視、聽、觸、嗅、前庭等不同感覺通路輸入的感覺信息進行選擇、解釋、聯系和統一的神經心理過程。感覺統合失調的核心特征主要有三個方面:前庭功能異常、觸覺防御異常和本體感覺功能異常,(1)前庭功能失調:表現為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很難與其他同學相處。有些孩子還會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說話晚,語言表達困難等,
(2)觸覺統合失調:表現為緊張、孤僻、不合群、愛惹人、偏食或暴飲暴食、脾氣暴躁、害怕陌生環境、吃手、咬指甲、愛哭、愛玩生殖器等。(3)本體統合失調:表現為缺乏自信心,消極退縮,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到,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會翻滾、系鞋帶、騎車、跳繩、拍球、手腳笨拙等,如何進行感覺統合訓練。1、對于觸覺敏感或不足的寶寶,訓練的關鍵在于加強肌膚的各項接觸,以修正前庭核對觸覺刺激的抑制和運動能力,從而有利于注意力不集中、多動、人際關系淡漠等問題的解決,
主要的游戲活動有:抓玩泥沙、涂涂料、麻布刷身、觸摸冰袋、梳頭、球池、大籠球滾壓、滾筒式隧道游戲等。2、對運動感覺不足或扭曲而導致的身體協調不良或多動不安,以加強正確的運動感覺來恢復其健康,①通過在搖木馬、大籠球、跳床、旋轉盤、平衡臺、大小滑板上的回轉、左右搖晃等幫助前庭體系的發展。②通過文字和圖形的模繪、轉身跳、躲迷藏、模仿動物或他人動作等游戲來加強身體形象概念和運動企劃能力,
③通過拼圖、連點線成形、單腳踢球、跳床上投接球、大滑板配合投擲等游戲來強化空間感統合機能。④通過放松、靜坐,坐、臥、躺平衡臺、吊纜、旋轉浴盤等游戲來促進平衡能力的發展;身體雙側協調能力的訓練則通過坐彈力球、走圈圈、走線、爬梯子等活動來進行,促進感覺統合失調兒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訓練改善。1、采用游戲運動療法,可加速患兒自信心的建立,有利于糾正不良行為,
2、家長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孩子走出孤獨,在與人的交往和溝通中,刺激、調整和強化孩子的各類感覺能力。3、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從小事做起,耐心幫助其建立自理能力,矯正其不良行為習慣,給予心理上的支持,樹立自信心,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治療中,4、指導患兒與伙伴多接觸、多交流,加強與患兒的交流和溝通,通過兒童喜好的游戲活動,使患兒能夠控制和疏導自己的不良情緒。
2、感統失調的孩子如何訓練?
嬰幼兒時期是感覺統合發展的重要時期,感覺統合訓練有助于兒童對感覺刺激做出適應性的反應,提高兒童在學習、運動、注意力等方面的能力。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生活中常見的游戲,在玩的同時促進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1、海洋球池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入球池,坐著、躺著、趴著、翻滾等等,讓身體接受球的擠壓,加強對全身觸覺系統的刺激和鍛煉,可以修正孩子的觸覺防御,強化觸覺方面的本體感。
作用:強化皮膚、肌肉、關節神經感應,辨識感覺層次,調整大腦感覺神經的靈敏度,2、玩圓筒1、讓孩子俯臥在滾筒上,家長可以扶著孩子前后晃動,要求孩子努力抬頭、頸部、伸展雙臂。2、讓孩子把滾筒當成隧道,自己玩爬進爬出的游戲,提醒孩子注意手、腳和身體的運用,3、讓孩子進入圓筒,并從另一端爬出。當兒童在圓筒內爬行時,家長可以輕輕轉動圓筒,讓孩子在滾動中體會手、肘、肩、膝等關節的固有感覺,
作用:有助于孩子正確判斷自己的身體,強化對前庭系統的刺激,提高身體協調能力。對身體協調不良,觸覺敏感的孩子幫助很大,3、玩蹦床1、讓兒童在蹦床上自由地跳躍,或雙手抱球在蹦床上跳躍,或與家長做拋接球的游戲,2、讓兩個孩子面對面、手拉手站在蹦床上一起跳躍,訓練雙方協調運動的能力;通過跳躍中眼神的對視,增強視覺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