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呷哺還宣稱公司預計全年將會關閉呷哺呷哺品牌虧損門店約200家。在擴張方面,呷哺呷哺也未閑著,升級后的呷哺一盤肉要30元~40元,一杯奶茶要20元~28元,2020年年報顯示,呷哺呷哺在一線城市的人均消費已經達到65.2元,呷哺呷哺變化的癥結,大概是受了海底撈的影響。
正好我這兩家火鍋店我都有去吃過,我來給你簡單描述下我對這兩個火鍋品牌的了解吧。海底撈火鍋給我的感覺就是客人真的是上帝,給我一種回了娘家那種親切感,基本都是一對一桌的服務,也有可能幾個人為你服務。即使餐廳在忙也不會冷落你,海底撈的員工特別可愛,他們有時候還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意外,記得網絡上就有過一篇寫關于海底撈員工的《人類已經不能阻止海底撈了》,有興趣可以去查閱一下,內容讓人咂舌。
海底撈的員工敬業程度不是咱們普通人能夠想象的,再來說一下味道吧,海底撈的味道真的很不錯,蘸料都是自助的,還有水果蔬菜可以隨便拿干果之類的,如果去用餐排隊的話,還有免費的飲料水果,小吃一系列的免費供應,有點店面還會給你表演節目呢。真的是行業的標桿啊,可以去嘗試下,感受一下家的溫暖,人均消費的話差不多在100元左右吧,建議人越多越好,畢竟吃這種火鍋人越多越劃算,2個人吃我感覺200塊錢都吃不到什么東西呢。
呷哺呷哺火鍋,給我的感覺就是物美價廉,一份套餐絕對能讓你吃的飽飽的,像我這個飯量絕對吃不完,印象最深的還是他們家的麻將包,記得以前還會偷偷的拿回家幾包,有一點時間呷哺的麻醬包還需要收費呢,估計有好多人都像我一樣,在這里向商家道歉,只怪你們家的麻醬太好吃了,哈哈哈。如果說下班想和朋友吃口熱乎的,或者一個人去吃,建議去吃呷哺,
2、海底撈、呷哺呷哺股價半年腰斬,火鍋巨頭們還有機會嗎?
我們正在見證一個時代的結束。如果你長期關注火鍋行業,那么你會發現,這個行業的趨勢發生了重要變化,兩大火鍋龍頭——海底撈、呷哺呷哺正在跌落神壇,7月29日,呷哺呷哺發布半年預警公告,報告稱,集團預期2021年上半年收入相較于去年同期收入增長約59%;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在4千萬元(人民幣)至6千萬元(人民幣)之間,與去年同期相比虧損減少80%左右。
此外,呷哺還宣稱公司預計全年將會關閉呷哺呷哺品牌虧損門店約200家,從資本市場上來看,呷哺呷哺從27.15港元/股的峰值,近半年來跌幅近70%,總市值蒸發超200億港元。另一大火鍋巨頭海底撈的日子也并不好過,7月25日,海底撈發布了盈利預警,雖然疫情之后實現了扭虧為盈,但上半年凈利潤僅為8000萬元至1億元。
受此消息拖累,海底撈股價下挫16.69%,市值單日蒸發379億港元,更早之前,海底撈3月1日發布公告,2019年度凈利潤為23.47億元,2020年度同比下降約90%。這些年來,海底撈股價從峰值85.80港元,一路下跌至日前的28.95港元,市值較2月最高時蒸發超3000億港元,這樣的衰頹業績,還是那個風光無限、號稱“海底撈你學不會”的行業老大嗎?作為火鍋界的扛把子,這兩家企業為何越混越慘呢?一蒙眼狂奔的巨大代價盡管兩家企業各有不同的模式路線,但其業績的衰微,都指向了同一點——正為過去的蒙眼狂奔,付出巨大的代價。
疫情之下,張勇完成了一場“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的冒險,2020年,海底撈以平均每天開1.49家新店的速度,凈增530家門店。在擴張方面,呷哺呷哺也未閑著,2017年到2020年,其門店總數分別為759家、934家、1022家和1061家。不停地擴張,直接導致呷哺呷哺的成本大幅提升,其員工成本四年內從8.3億元上升至14.8億元,
他曾說過,為了保證服務質量,每年的新增門店不會超過30家。這個火鍋品牌發展的前24年,總門店數還不到500家,但2019年開始狂奔,一年就新開308家門店,現階段,海底撈主要以開新店來提高市場占有量,從而拉動整體增長,海底撈瘋狂的擴張速度體現在不斷飆升的門店數量上,2016年海底撈全球僅有176家門店,到了2020年,這個數字直接躍升到了129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