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還有勉縣諸葛亮廟,云南諸葛亮廟,日本諸葛亮廟,四川諸葛亮廟等等。南陽諸葛亮廟即諸葛亮庵道教之音北京訊2017年3月3日,全國政協第十二屆五次會議在京召開,寶雞五丈原諸葛亮廟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后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今寶雞市岐山縣蔡家坡鎮境內),人們為了紀念諸葛亮,在這里修建諸葛亮廟,五丈原由此聞名于世。
1、諸葛亮在南陽躬耕十年都在做什么?
由“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認定南陽可笑至極,無知至極(早論過)。國家于1996.5.28早定論躬耕地在襄陽隆中了,失利方黔驢技窮20余年都不服、胡鬧——胡說什么古、今造假之類、錯誤之關,你的可信依據呢?這倒讓人唏噓、鄙視!諸葛亮后代最近于2018年9月9日去(此前也多次)襄陽隆中紀拜祖先,但從不去南陽臥龍崗就是有力的證明,后代人不傻,
2、諸葛亮的躬耕地究竟在哪里,是湖北襄陽還是河南南陽?
我的回答:是湖北省襄陽。我的分析: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并且唐代劉禹錫寫的《陋室銘》中有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東晉史學家寫的《漢晉春秋》說諸葛亮家在南陽的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這里叫隆中。也就是在東漢末年這個地方歸屬南陽郡管轄,后來經過歷史的演變和行政區劃的劃分,這個位置屬于湖北省襄陽,
并且諸葛亮在劉備、關羽、張飛三顧茅廬之后,在草廬中給劉備分析當前社會形勢,還有規劃出三國鼎立局面,提出了《隆中對》。諸葛亮的親朋好友和人際關系網大部分都是在襄陽,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自己躬耕于南陽,是因為南陽出現過東漢的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諸葛亮希望蜀國后主劉禪能夠繼承劉秀的基業,興復漢室,所以我認為諸葛亮躬耕之地是湖北襄陽。
3、諸葛亮出山前,躬耕隴畝是在襄陽古隆中還是在南陽臥龍崗?
昨晚熬夜到兩點,碼字近五千,剛剛回答了南陽臥龍崗、襄陽隆中哪個更可能是諸葛亮躬耕之地,結果今天招來了許多罵聲,好在平臺除了紅包之外,額外又給了個青云計劃獎勵,雖說是二擋,也聊以慰藉。對一些留言爭論做了解釋,感覺很費勁;對一些嘈雜之聲實在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再借這個題目,啰嗦一下。第一,如果對這個問題有興趣,就看一眼人家寫的啥,
有真知灼見的話,不妨就認真交流一下。自己不懂,道聽途說一些事,就亂逼逼說一些不負責任的話,會得到啥結果呢?雖說林子大了,啥鳥都有,但討厭的鳥,往往容易被除掉,第二,沒有平臺的付出,沒有創作者的辛苦,還能看到啥鳥呢?第三,對待歷史,為的是了解真相,感悟人生,起碼也是為了消遣、尋找樂趣。如果沒有一個理性的歷史觀,不僅會給別人添堵,恐怕自己也不會得到樂趣,
第四,豹眼既不是南陽也不是襄陽人,諸葛亮在哪里躬耕,與豹眼沒有一毛錢關系。說到他老家是瑯琊,倒是沾邊,但與豹眼何加焉?豹眼為了紅包,為了興趣,為了友友們一起交流開心,為了感悟一點人生,喜歡寫一點東西,喜歡與同道中人一起切磋,但不喜勿噴,敬請自重,天下沒有省油的燈。睜眼看歷史,閉眼悟人生,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在另一個問答中,言猶未盡,有意無意留下了一些問題沒說清楚。
因為這個問題實在說不清楚,如果能說清的話,也不至于幾千年來存在爭議,誰都說不清,那還說啥呢?這就是歷史的魅力所在。之所以豹眼沒有一次說完,是因為再寫一萬字也說不清,留下一些懸念繼續交流,或許更有意味。但在評論中,除了看到一些扯淡之外,幾乎沒有人提到豹眼留下的那些需要說明的事,這也說明那些人,并不了解歷史,并不懂的如何看待歷史,只是滿嘴跑火車而已。
說過的不再詳細敘述,點到為止,就這個問題再說幾點吧,第一,《三國志》是了解三國歷史最重要、最可信的史書,但不是絕對的。有資料說,許多人想請陳壽去給他或者祖先寫書立傳,陳壽要錢很高,不給錢就不給立傳,這很好理解,今天能隨便請莫言給你寫東西嗎?莫言收了費,能隨便替你吹嗎?陳老先生作了《諸葛亮集》之后,名聲大噪,都想請他作傳,給誰作不給誰作呢?收錢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