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醉翁亭記》)2.表示遞進關系文言文中而的八種用法,文言文中而的八種用法有第二人稱代詞、副詞、遞進關系、承接關系、轉折關系、假設關系、修飾關系、因果關系,有時還假借為連詞,連接兩個詞或者詞組,分別表示并列、承接、假設、轉折等各種關系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及舉例,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如下:1、表示并列關系,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及舉例,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如下:1、表示并列關系。
文言文中而的八種用法有第二人稱代詞、副詞、遞進關系、承接關系、轉折關系、假設關系、修飾關系、因果關系。1、第二人稱代詞,一般作定語。例句:某所,而母立于茲。2、副詞,譯為就、才。例句:然則何時而樂耶。3、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并且或而且。例句: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4、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例句: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5、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但是或卻。例句: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6、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或假如。例句: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7、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例句: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8、表示因果關系。例句: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而:用作連詞,連結詞與詞,短語與短語,句子與句子,表示前后兩部分的并列、承接、轉折、修飾等關系(一)用作連詞。1.表示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醉翁亭記》)2.表示遞進關系
3、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及舉例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如下:1、表示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2、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并且”或“而且”,3、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就”“接著”,4、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但是”“卻”,5、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假如”,6、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7、表示因果關系,8、表示目的關系。“而”在古文中常常被借作代詞,后來被假借為人稱代詞,表示第二人稱,有時還假借為連詞,連接兩個詞或者詞組,分別表示并列、承接、假設、轉折等各種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