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劉秀畫像東漢從光武帝劉秀開始,一直到東漢滅亡,其法定首都都是洛陽,先后有十四位帝王定都洛陽。如此數來,我們不管在洛陽定都時間長短,都算在內,也不過數出來八十九位帝王而已,西晉王朝疆域圖曹魏時期,先后有五位帝王定都洛陽,西晉的時候,有過司馬炎、司馬衷、司馬熾,三位帝王定都洛陽。
1、唐朝時期,有哪幾位帝王在洛陽建都?
唐朝沒有一位帝王在洛陽建都。武則天和張易之、張宗昌兄弟在洛陽住了許多年,但唐朝(周)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仍然在長安,政府機關一直在長安沒有挪地方,洛陽只不過是武則天和張氏兄弟吃喝玩樂的地方罷了,充其量也就是后宮角色,后來武則天被張易之兄弟倆在洛陽挾持,武則天通過飛鴿傳書向長安求救,李顯、張柬之等人率兵馬連夜從長安趕到洛陽去救武則天,張氏兄弟被誅,武則天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把權力交給了李顯,結束了她毀譽參半的帝王生活,
應該說,武則天對洛陽沒有留下什么好印象,她在洛陽居住時,屢屢遭到周圍壞人(道士、仙人、小人等)的謀殺和暗害,最后還差點比兩個男寵毀了名聲,這是她后來為什么要葬到乾陵高宗皇帝身邊的主要原因,武則天一生看好洛陽,為什么死后一定要葬到陜西?可見洛陽對她來說有多么晦氣!唐朝的風水在長安,而不是在其他地方,大唐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都發生在長安,大唐的所有皇帝死后都葬在了陜西而不是其他地方,這足以證明了唐朝的京城一直在長安,沒有一個唐朝皇帝把都城搬到了洛陽。
2、為什么在唐肅宗之前,洛陽頻繁被稱為“上都”?
煙愁雨嘯黍華生,宮闕簪裳舊帝京,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北宋·司馬光▲魏洛陽故城圖洛陽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之一、隋唐大運河的中心,在歷史鉤沉中,先后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可考的有15個王朝定都洛陽,對外宣傳13個),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余年建都史。
洛陽是“河圖洛書”的故鄉,在黃帝時期產生了原始歌舞,夏商時期產生了繪畫、微雕、青銅工藝,周公在這里制禮作樂,奠定了儒家學說的基礎。老子在這里整理典籍,梳理出道家思想的精髓,洛陽是東漢經學、魏晉玄學和宋明理學的故鄉,無數的文豪巨匠在這里留下了千古名作,“漢魏文章半洛陽”“洛陽紙貴”“洛神賦”等被傳為千古佳話。
▲河洛之根——《河圖洛書》▲洛陽,絲綢之路的起點洛陽是十三朝古都,是四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和洛陽)中建都年代最早、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據文獻記載與專家考古發掘詮釋,在唐肅宗之前,并沒有頻繁把洛陽稱為“上都”,只有大周王朝有過這種稱謂。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后的第三個王朝,
周王朝共傳國君30代37王,享國祚共計791年。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創建,定都鎬京(宗周)(今陜西西安西南);周成王五年,營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陽),此后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
3、洛陽為九朝古都,除了首都之外,還有哪些朝代將洛陽作為陪都?
洛陽是中國建都最早時間最長朝代最多的古都,是官宣人民日報唯一認定的:河南洛陽十三朝古都,清乾隆帝御封:九朝古都洛陽。九為最多,不管是從清朝還是今天的官宣,都是依據二十四史做為唯一的標準制定出的,有人說:為什么洛陽又增加了幾個朝代?那是因為洛陽和西安都在國家考古斷代工程之列,洛陽經過半個多世紀又發掘出幾個朝代並對應文獻的記載,而西安還是在原有的六朝古都上按兵未動。
4、在中國歷史上,真的有105位帝王在洛陽定都嗎?有何史料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