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正在建設深汕特別合作區、深圳舊城改造、填海造陸等工程很多人認為,上海的經濟效率很高,但其實,深圳的經濟效率是全國最高的,單位面積GDP產出最高的城市就是深圳,一座城市的發達程度,就看資源的密集程度,深圳因為人口密度很大,所以商業價值高體系大,相反,深圳的創業成本其實很低,因為深圳的供應鏈密度比其他內地城市高,所以在深圳創業的公司特別多。
1、深圳的發展優勢在哪里?
謝謝邀請:發展優勢是一個相對而言的概念,深圳相對于北京、上海,優勢體現在兩個字,一個是“新”,另一個是“勤”新“新”這個詞你可以理解為深圳是個新城,畢竟只有不到40年的歷史,還可以理解為創新:科技創新:深圳是改革開放第一個吃螃蟹的城市,從深圳誕生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民營企業:華為、騰訊、比亞迪、萬科、恒大、金地、正威、大疆創新、華大基因、柔宇科技、大族激光、金蝶軟件、飛亞達等企業,正是因為深圳的創新環境,才使得深圳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硅谷”。
這種科技創新能力,是北京和上海都無法比擬的,雖然北京有中關村、上海有張江高科,但是跟深圳的創新基因相比,存在天然的差距。城市建設新: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深圳平均堵車時長只有北京和上海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后發制人”的深圳,擁有多條城市快速路,驅車從南山道羅湖,走北環或者濱海,不到半個小時就完成。深圳半小時效通勤圈可以覆蓋60%的人口,
這是國內其他一二線城市很難做到的。城市建設新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深圳發展一城多中心,多CBD,擁有福田CBD、羅湖CBD、南山后海CBD、南山科技園、前海自貿區、在建的還有深圳北站商務區、留仙洞-西麗商務區、布吉商務區、龍崗中心商務區、未來還有空港-新會展商務區,坪山商務區,正是因為一城多中心,所以深圳有效分流人口,不會出現大面積擁堵現象。
勤“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是深圳的多年以來的口號,這句口號,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深圳速度”,改革開放其實就是解放生產力,越努力收入越高,這大大提高了人類的生產積極性,同時深圳也在短短四十年時間,成為了國際大都市,創造了許許多多的富豪,如今的深圳,晚上寫字樓燈火通明,通宵達旦的加班,趕進度,無論是科技企業還是金融企業,又或者是傳統企業,你都會發現,深圳的工作作息時間從來不是朝九晚五,還休兩天,而是996工作制度,甚至更長。
2、你為什么選擇在深圳發展?
我是09年來深圳,之前在幾個別的城市工廠流水線上班,工資不高,也快到了結婚的年齡,老家來自農村,沒有積蓄存錢結婚,剛好同村同齡的老鄉說他那里要招保安,試著過來闖一闖,也厭煩之前流水線的工作,仿佛自己是機器人,沒有思想,看不到自己未來是什么樣子,就來深圳,比起其它城市,深圳干凈、交通便利,慢慢一呆就8年了,在深圳遇見自己現在老婆,生了一個女兒,老婆肚子里還有老二,現在沒有上班。
3、未來深圳的發展是去中心化發展,還是多元發展?
一、去中心化發展和多元化發展似乎不是一個內涵上的問題,去中心化的概念來自于區塊鏈,原意指的是一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而多元化的概念相對于單一化、專業化,它是跨行業、多類型、非關聯產業的一種組合,我認為去中心化并不代表不是多元化,反之,多元化也并不代表不是去中心化。二、談談深圳未來的發展,受益于“粵港澳大灣區概念和先行先試改革實驗區”雙重的利好,深圳的未來發展前景廣闊,想象空間極大,目前,各區都明確了各自的發展定位,分別是:1、福田打造為建設總部經濟集聚區和國際創新金融中心,緊抓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開發建設,進一步產業升級,提高中心區活力和輻射力、影響力,
2、羅湖打造為國際消費中心核心城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基地、粵港澳大灣區核心樞紐,加快5G建設和舊片區改造,加快產業升級。3、南山建設為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重點打造科技創新和教育改革,推進大數據中心和海洋經濟項目的落地建設,4、寶安建成灣區核心、智創高地、共享家園,成為西部核心,打造高端制造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