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為什么叫襄陽,襄陽得名的三種說法1、一般人認為,漢水經過襄樊這一段,名叫“襄河”(流傳在天門仙桃一帶的小調《玉娥郎》有唱襄河的內容,就名叫《襄河謠》)。在漢光武帝的時候又恢復了“襄陽”的名稱,”在此句中,“懷山襄陵”中的“襄”便有“上”的意義,形容的是洪水滔天、環繞山陵的景象。
1、襄陽、襄樊,為什么要三番五次的改名?改來改去有何意義?
提問者叫“西嶺66”,他提過很多故意挑撥襄陽和南陽地域關系的問題,對于此人我不做評價,我來說說這個問題,說說事實。“襄陽”一詞存在并延續兩千多年,“襄陽”一詞出現在西漢,因城在襄水(今稱南渠)之陽,故名“襄陽”,從名稱的出現到現在一直存在了兩千多年,從未中斷過。對于提問者一直說的“襄陽”和“襄樊”的問題很簡單,那是現代產生的問題,
1950年襄陽行政區劃發生重大變化,將“襄陽”和“樊城”兩座城合并為一個城市,為了照顧兩個城市人民的情緒,所以各區一個字,組成了“襄樊”二字,但是襄樊市下面任管轄著襄陽縣,也就是說,即使有了“襄樊”這個名字,“襄陽”也一直存在,更何況“襄陽城”一直叫“襄陽城”,所以“襄陽”不存在改名之說。兩次政治事件,迫使襄陽兩次更名如果你非要說改過名,那確實也是有兩次,這兩次都是政治事件,
第一次就是西漢末年的王莽篡漢,王莽篡漢后將“襄陽”改為“相陽”,雖然字變了,但音沒有變化。在漢光武帝的時候又恢復了“襄陽”的名稱,第二次就是明末“闖王”李自成在襄陽建立大順政權,將襄陽改為“襄京”作為首都,當然隨著李自成的失敗,“襄陽”名字又回歸了。“襄樊”這個名字是因戰役而來“襄樊”名字來源于戰役“襄樊戰役”,
對于戰爭的命名往往取兩個城市的其中一個字。比如張自忠在“棗宜會戰”中犧牲,“棗宜”二字就是取自棗陽和宜城,“襄樊”也就是在1948年7月出現在了電文中,由于“襄樊戰役”大獲全勝,“襄樊戰役”是當年聞名全國的“五路大捷”之一,是解放軍“十大城市攻堅戰”之一。受到中央的高度贊賞,“襄樊”這個名字也讓很多人記住,
2、襄陽為啥叫襄陽?你知道原因嗎?
至于為什么叫襄陽,襄陽得名的三種說法1、一般人認為,漢水經過襄樊這一段,名叫“襄河”(流傳在天門仙桃一帶的小調《玉娥郎》有唱襄河的內容,就名叫《襄河謠》)。山南水北為“陽”,襄陽城在漢水即“襄河”以北,應名為“襄陰”,為何叫襄陽?2、《荊州記》說“駕山而下謂之‘襄’”,襄陽城南峴山北麓的十里小河因而名叫“襄水”,襄陽城因此而得名,
東漢應劭也這樣解釋說:襄陽“城在襄水之陽”。3、襄陽城的得名可能與牛郎織女在天河的浪漫神話傳說有關,漢水和天河在先秦的口中都叫“漢”,在他們的心目中,漢水和天漢是一回事。西漢毛萇《詩傳》就說:“漢,天河也,”劉邦被項羽封在漢中,心中不滿,蕭何勸劉邦說:“語曰天漢,其稱甚美,愿大王王漢,撫其民,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
3、襄陽為什么叫襄陽,不是應該叫襄陰嗎?
襄陽的這個名稱由來,還是要從“襄”字入手,否則,單以“陽”入手,就有兩種情況。我們都知道山南水北曰陽,在不知道“襄”到底是指山還是指水的情況下,討論“陰”或“陽”就沒有什么實際意義。漢代的應劭認為襄是水名,“城在襄水之陽,故曰襄陽。是水當即襄水也,”這句話出自《水經注》。根據同文其他描述,我們知道,應劭所推測之襄水,就是當今被稱為南渠的一條小水道,
襄水位置示意圖這就產生一個令人費解的問題。襄水這么小,古人為何無視緊挨著的更為波瀾壯闊的漢江(漢代稱沔水),進而以沔或漢作為此地城市之名呢?因此后世就有人懷疑應劭和酈道元的觀點,南朝陸澄做《地理志》(今佚),曾言“襄陽無襄水也,”(《太平寰宇記》轉引),因為《太平寰宇記》作者宋人樂史只記這一句話,因此也無從得知路澄的其他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