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沒失的話,董督荊州的左將軍關羽也不會陣亡,并且會毫無意外地成為蜀國首任大將軍。“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反之如果荊州沒丟,關羽成功穩住了局勢,那么蜀國此時坐擁漢中,上庸,關羽依舊坐鎮荊州,三分天下的戰略并沒有被破壞,蜀軍依舊對襄樊構成夾擊威脅,那么曹魏集團就要長期屯扎大量兵力在襄樊防備劉備。
1、如果當年關羽沒有失荊州,劉備是否會統一天下?
開門見山,先上答案:個人認為,事實上劉備還真的有統一全國的機會,這個時間點就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并且成功幾率還不算太小,雖然要有幾個必要條件作為前提,219年,打敗曹操攻占漢中并據有上庸、房陵等三郡,讓劉備集團的軍事實力達到了巔峰。在此基礎上要完成統一的三個前提如下,第一個前提就是劉備集團實際控制的荊州一點沒失,包括南郡、武陵郡、零陵郡。
當然,荊州沒失的話,董督荊州的左將軍關羽也不會陣亡,并且會毫無意外地成為蜀國首任大將軍,關羽在襄樊戰役中的戰死并將荊州丟的一干二凈,不僅直接損失了三到五萬戰爭經驗豐富的精銳步軍,還將從劉琦時代就開始成軍的劉備集團水師全都打光。更為重要的是,荊州的丟失,還喪失了魚米之鄉的大糧倉和部分財政賦稅來源,這從劉備打下成都后經濟上的捉襟見肘就可見一斑,
第二個前提是第一個的關聯問題,稍嫌苛刻,還是關羽的事,219年如果他按兵不動固守荊州的話,等到第二年曹操病逝三曹為爭魏王之位中樞幾乎停擺了小半年,曹魏集團內部人心惶惶,關羽趁此之機再發動北伐,也許能一鼓作氣取下樊城,甚至能搞定宛城。注意了注意了,隆中對中說的上將軍出兵宛洛,指的就是宛城洛陽,個人認為,對曹魏威脅最大的可能還不是直接殺向洛陽,魏國統治的核心腹地必定會重兵防守。
別忘了一件事,當年劉邦怎么攻入的關中和咸陽,之前一根筋地想出函谷關沿黃河打入關中,一直無法成功,直到聽取張良建議從宛城出發,穿過秦嶺,從武關很順利地開進了關中,關羽統帥的荊州集團軍也可效仿劉邦從宛城開往關中。當然,如果孤軍深入勢必失敗,但假如劉備自帶的益州軍團同時從漢中直叩關中呢,二軍合圍長安,會出現什么局面?第三個前提,與劉備自身和孫權有關,
假如時間設定在220年,彼時的劉備還沒稱帝刺激到孫權,如果劉備能做好與孫權的統戰工作,說服孫權一起伐魏,約定好功成之日就瓜分魏國地盤,也許孫權會從東線的合肥、淮南一線集全國精銳攻擊魏國。假如以上三個前提能夠實現,我們來推演一下戰爭結果:1、劉備軍團和關羽軍團聯手圍攻長安,同時扼守潼關,造成關門打狗之勢,定能一舉滅掉魏國關中軍團;2、搞定關中之后,以此為大本營,待孫權軍團吸引曹魏軍力之后,效法劉邦揮師東下直逼洛陽,基本大事可定;3、搞定魏國之后,從江陵出師順長江漂流直下南京,將孫權給收拾了,
2、關羽如不丟失荊州,三國的歷史會不會改寫?
關于“如果關羽不丟失荊州,三國的歷史是否會改變”,廣漢龍哥認為,即使荊州不丟,三國歷史也不會有大的改變。魏蜀吳三國國力相差懸殊魏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政治相對穩定,魏國名義上是延續了正統的王朝,占據了最為富庶的長江以北九個州,國土面積達到近300萬平方千米,人口大約443萬。曹氏家族幾乎完全控制了整個利益集團,再加上實行了輕搖賦稅、屯田等,使魏國的社會轉向穩定,經濟也得以快速的增長,
吳國雖有145萬平方千米的國土,但多為蠻荒之地。遍地沼澤氣候不順,雖然為躲避北方的戰亂有不少人南遷,但人口也不到250萬,蜀國政權勢力最弱小。國土面積約為106萬平方公里,人口在亡國時也不足百萬,蜀國還連年征戰,使得經濟蕭條。再加上未能很好整合蜀國本地人才,調整好蜀國本地集團和荊州集團的矛盾,導致后期無人可用,
3、若關羽不失荊州,張飛不遇刺身亡,劉備能統一天下嗎?
筆者認為:打個比方說劉備,關羽,張飛都在,在加上龐統,諸葛亮,然后率領10萬鐵騎,橫掃中原,滅曹魏,統一中原,再滅江東孫權,恢復漢室,成為一代明君也!歷史沒有如果,從龐統死后開始,劉備就走下坡路了,劉備進攻西蜀,龐統戰死,調諸葛亮支援,荊州留關羽鎮守,關羽心氣太傲,除了劉備以外,誰都不鳥,一致不聽別人勸告和忠言,最后丟失荊州,身死異地,實乃蜀漢罪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