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廣州經營6-7年茶葉生意,廣州人現在喝的最多的紅茶有四種。您安總的在圈子里還是有的,我怎么可能不信你,真的能說幾句的話,就是有一樣同樣在云南大規模種植過的植物瑪卡來對比,同樣的坑農,同樣的神話,只是茶葉的水更深,范圍更廣,毒害自然也更深。
1、如何做好茶葉生意呢?
本來我對有關茶葉的問題是很愿意回答,也愿意把自己接觸三十年,經營十幾年批發的經歷和大家分享,看我以前的帖子回答都可以,基本上都是如實回答的。再仔細看了一下,提問者的位置就無語了,不敢對云南茶商說三道四呀,是真不敢,因為云南茶水太深了。真的能說幾句的話,就是有一樣同樣在云南大規模種植過的植物瑪卡來對比,同樣的坑農,同樣的神話,只是茶葉的水更深,范圍更廣,毒害自然也更深,
2、廣州人都在喝哪些紅茶?
我在廣州經營6-7年茶葉生意,廣州人現在喝的最多的紅茶有四種:清遠英德紅茶,福建的正山小種,金駿眉,云南的滇紅!不過現在廣州人喝茶,不會像以前早期那么單一的普洱或鐵觀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養生意識越來越強,茶葉品鑒都會均衡搭配,基本不會只喝一種茶!下圖分別為滇紅,英紅,小種,金駿眉!注:滇紅跟英紅很像,口感也有點接近!。
3、為什么茶城里賣茶葉的這么有錢?
您好,不請自來,作為財經答主,我想從經濟角度去分析一下形成這樣現象的原因,一、首先,要聊一聊茶本身的“經濟作用”自古以來,流行一個說法:“萬丈紅塵一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這是從古至今人們都信奉的一句話。對于賣家來說,這無疑是最好的又免費的宣傳廣告,因此茶葉中還滋生出了“鄙視鏈”,據說是:黑茶(普洱茶)>青茶>綠茶>白茶>黃茶>紅茶。
這個排序,其實正是茶葉的價值所決定的,喝什么茶代表什么地位,因此高端消費者往往會成為高端茶葉的忠實買家,雖然量不多,但是是一筆穩定的經濟收入,二、購茶者的屬性除了上面說的商人會為賣茶者提供客觀的收入以外,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另外兩種購茶對象:一個是大型的機關單位采購,在電商發展還不夠成熟時,很多茶葉會在中間交易環節提價賣給單位,因為開票價可以很“暴利”。
但是六項規定出臺以后,這個暴利水平還是有些下降了,另一個就是茶樓,茶樓對茶葉的需求相當大,(當然賣茶者需要人脈基礎)每個茶樓的“標配產品”多數都是類似的,真要賺,賺的其實是“服務差異費”;茶館是一個文化空間,顧客除了消費茶本身之外還能享受茶館安靜、格調的空間,體驗式服務。三、賣茶的都很有錢嗎?茶葉確實還是“暴利”產品,但是銷售者將決定其產品的暴利程度,
把握當地社區范圍內的消費者、了解日常消費單位的采購標準、研究茶葉品質是否到位、價格設定與市場價偏離是否太大、包裝盒的設定如何,都是重要的考核因素,有沒有錢就看你做沒做到這些吧,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最后,給大家看個茶葉進貨方式:1,大型市場的散茶批發:標價是進價的三倍,這是行業慣例。2,大型市場的品牌茶:零售價是廠家制定的,有條形碼可查,
3,街邊散茶店:大部分是從批發商手中拿貨,存量很少,所以他們只要的成本是房租之類的固定成本。所以毛利潤要很高,大概在60%到70%,4,街邊品牌茶店:這種類型利潤高,靠人流量做零售,方式不細講,感興趣的自己研究,創業投資家(ID:cytzjia)原創,歡迎關注我們,獲取更多致富方法,閱讀更多財經信息哦!。
4、茶葉生意很難做,好茶沒有銷路,難以為繼,請高人指點?
不好意思,這個問題我回答你會受不了,因為我對云南茶一直有異議的,普洱炒作玩過頭了。同樣和你們附近的貴州,這些年通過茶園改造,茶種更新,工藝改良,貴州有七百萬茶園,卻極少有庫存積壓,那是充分利用了貴州的氣候條件做的改變,而反觀云南,把現在口味最差,茶種最差,工藝最差的吹噓上了天,還樂此不疲,本來在2000年前后,幾乎是同時在轉型,貴州走的是市場消化的辦法,云南茶走的是另外一條金融炒作吹噓炒作忽悠的道路,我知識淺薄回答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