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有關猜測,她可能是安徽亳州人,據說有史料記載,這里是花木蘭的故鄉,有人認為她是漢朝人,是早于南北朝時期的木蘭辭,看起來好像比較合理,但沒有辦法得到驗證。花木蘭代替父親從軍打仗的故事家喻戶曉,她是古代的奇女子,更有《木蘭辭》傳頌于世,不過花木蘭在史書上卻鮮有記載,那她是哪個省的人呢。
1、花木蘭究竟是哪個省的人?
花木蘭代替父親從軍打仗的故事家喻戶曉,她是古代的奇女子,更有《木蘭辭》傳頌于世,不過花木蘭在史書上卻鮮有記載,那她是哪個省的人呢?在民間傳說中,花木蘭是北魏太武帝年間替父從軍的,多次參加了北魏大破柔然的戰爭,而且表現十分突出,很多人并沒有發現她是女兒身。戰爭結束后,朝廷本打算授予她尚書郎的職位,卻被她婉言拒絕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她是隋恭帝義寧年間的人,當時突厥入侵。花木蘭男扮女裝,代替父親征戰沙場,建立了功勛,而這兩種說法被很多人所認可。基于這些傳說,于是后世人紛紛猜測,花木蘭可能出生在陜西延安南萬花鄉塬村,是北魏人,她去世之后被安葬在村旁的山上,稱之為“花家陵”,皇帝聽說之后還派人送葬,并修建了石頭做的人,馬,獅子,羊等。
1984年,延安萬花山重新修復了木蘭陵園,另外根據有關猜測,她可能是安徽亳州人,據說有史料記載,這里是花木蘭的故鄉,有人認為她是漢朝人,是早于南北朝時期的木蘭辭,看起來好像比較合理,但沒有辦法得到驗證。而最早提及花木蘭籍貫的是南北朝初期的何承天的《姓苑》一書,書中認為木蘭姓木,是孔子72弟子當中端木賜(子貢)的后人,為躲避仇家,端木氏改姓木,
由于子貢是山東曲阜人,在東晉南北朝時期,曲阜曾屬于任城管轄,所以何承天推測花木蘭是任城人,但這一說法不被學術界所認可。而當前爭議花木蘭家鄉的地方主要包括,安徽亳州,河南虞城,湖北黃陂,陜西延安這四個地方,其中河南虞城將娘娘廟改為木蘭廟,再附會上木蘭家鄉,湖北黃陂由于木蘭樹的存在而稱為木蘭山,建了木蘭廟,再冠以木蘭故鄉,而延安在黃河西邊百余里,根據的是木蘭辭中的“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而且延安還有一座萬花山,所以也能成為花木蘭故里。
2、河南考古發現“花木蘭”墓,出土一玉扳指,為何令專家興奮異常?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一首簡單的《木蘭辭》,又把很多人拉到了高中的課堂。而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早已經被各個年齡段的人所熟知,那么河南地區出土的這一處“花木蘭墓”,到底有什么奇特呢?此花木蘭不是彼花木蘭,而是女將婦好1976年的時候,河南安陽小屯村西北一處農民耕地上,正在深挖土搞防空,結果被緊急叫停。
原來在這處耕地下面,發現了一處墓穴,于是本著搶救性發掘的目的,派來了考古專家——鄭振香、陳志達。經過考古專家實地考察之后,發現這里是一處殷墟,而且還是商朝的一位王室成員,整個墓葬南北56米,東西4米,深度將近有8米左右。但是棺材長期泡在水里面,等到挖出來的時候,尸骨已經腐爛了,經過進一步考古探究,發現這座墓穴很有可能是商朝婦好夫人的墓。
前段時間播放的大型博物類科教片《國家寶藏》,有一集就是專門講述婦好的,他是商高宗武丁的王后,同時也是武丁手下的一員大將。史書上面記載——登婦好三千,登旅萬乎伐羌,其實是說她多次帶兵征討,有一次帶了1萬多人討伐羌國。除了外出帶兵打仗之外,婦好還負責著國內的祭祀工作,古代人把祭祀看得非常神圣,不是一般的人可以擔當的,可見武丁對他的信任。
在婦好的幫助下,還出現了武丁中興的情況,然而人終有一死,婦好就被埋葬在了如今的河南安陽。根據當時的文物出土情況,總共有玉器755件,63件石器,40多件寶石器,所有的各種陪葬品,展現了當時最高的技術水平,令專家激動不已的,是其中的一件玉器——玉扳指,按照道理來說,玉扳指應該非常常見,但是這種玉扳指和普通裝飾的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