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有37座地鐵城市第二經濟大省江蘇最多37座地鐵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4個直轄市;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大連5個計劃單列市;大部分的省會城市(部分規模較小的省會城市除外);蘇州、東莞、無錫、常州、徐州、南通等經濟人口規模較大的城市。
1、全國都有哪些城市有地鐵呢?
全國有37座地鐵城市第二經濟大省江蘇最多37座地鐵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4個直轄市;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大連5個計劃單列市;大部分的省會城市(部分規模較小的省會城市除外);蘇州、東莞、無錫、常州、徐州、南通等經濟人口規模較大的城市。以省份計算,目前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結緣地鐵的城市最多,
南通成第37個建地鐵城市南通城市快速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于近日獲得國家批準,成為江蘇第六個獲批建設軌道交通的城市,也是中國第37個獲批修建地鐵的城市。無錫等6城結緣地鐵江蘇列全國首位以省份計算,目前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結緣地鐵的城市最多,包括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徐州和南通共6個;廣東緊隨其后,共有廣州、深圳、佛山和東莞共4個;浙江、山東、福建、遼寧分別有2個,均為“省會城市 計劃單列市”的組合,
為何身為經濟第一大省的廣東落后于江蘇呢?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彭澎告訴記者,這與兩省的經濟發展模式差異有關,江蘇很多城市包括徐州、南通等原來城區規模就不小,而廣東的很多地級市都是在縣城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跟江蘇沒法比。此外,江蘇經濟發展更為均衡也是一大重要原因,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等城市的發展都比較均衡。
更多中等城市入地鐵建設大軍同等人口規模地級市中,南通是第一個獲批建設軌道交通的城市,目前包括洛陽、包頭、煙臺等城市都在積極準備建設軌道交通。其中,河南第二大城市洛陽正在緊密推進中,中國城市規劃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孔令斌對記者分析,建設地鐵的城市肯定會越來越多,這些城市的軌道交通規模要比一線城市小很多,但修建兩三條線路還是適宜的。
什么樣的城市適合造地鐵呢?幾位專家對記者分析,相比GDP和財政收入等指標,人口規模和線路流量更為重要,地鐵造價有多高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江宇去年曾預測,預計2013~2018年中,37個城市將建設軌道交通里程3127公里,估算總投資1.86萬億元,其中所需資本金7465億元,需要融資1.11萬億元。
年均需投資3100億元,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分析,一些中等城市為了上馬地鐵,會人為“做高”線路流量等數據,但實際上現在很多三四線城市,由于其對周圍的輻射吸引力有限,人口非但沒有增加,反而在向一二線城市移動。相比造價昂貴的地鐵,一些三四線城市可以考慮修建輕軌、有軌電車或者BRT(快速公交系統),不一定非要建地鐵,
2、地鐵城市江蘇最多,為何第一大省廣東落后了?
其實從地鐵的角度也能夠看出廣東省和江蘇省之間的不同,廣東近些年一直是經濟總量第一省,但是綜合實力第一省,江蘇卻牢牢把持,原因就是江蘇省下轄綜合實力強勁的城市更多。廣東省當前通地鐵的城市有深圳、廣州、佛山、東莞,而其他珠三角城市僅僅是停留在規劃層面,比如惠州、中山,而粵北、粵東、粵西城市遠遠達不到修建地鐵的標準,
這也折射出廣東的經濟發展主要還是集中在珠三角城市,而其他城市不管是經濟還是人口數量都達不到建設地鐵的標準,未來即便珠三角再有城市開通運營地鐵,時間也要比較久遠。而經濟排名第二的江蘇省的地鐵情況卻要好于廣東,當前江蘇省已經運營的地鐵城市有南京、蘇州、無錫,已經在建設的城市有徐州、常州、南通,其中徐州和常州兩座城市基本2019年年底前便可開通運營,南通建設較晚,預計要2022年完成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