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曹操兵不血刃就取得了荊州。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軍隊討伐荊州,嚴格意義上曹操拿下的荊州其實只有南陽郡、江夏郡北部和南郡,在曹操奪取荊州后,為什么沒有西上拿下西川,反而要去攻打東吳呢,面對曹操的猛烈進攻,劉琮會立馬束手就擒,劉備只有向東逃走,荊州也就輕而易舉被曹操所占據。
1、順利拿下荊州,曹操為何最終卻大敗?
曹操赤壁之戰的失敗主要還是地形的因素,本來要征服江東就遠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曹操沒能征服成功再正常不過。這個時候從荊州下江東,可以走水路,可以走陸路,但對曹操軍而言各有各的困難,走陸路的話,荊州、揚州之間的道路本來開發就嚴重不足,不在秦漢以來的主干道上,當時曹軍又久戰疲憊,荊州、揚州陸地上還有大量類似印第安人的越族人騷擾,困難是很大的;走水路問題也顯而易見,就是長江下游的揚州十分寬闊,遠非長江中游的荊州可比,孫權的水軍十分強大,曹操雖然得到了荊州水軍,但是在不久前荊州水軍統領黃祖剛被孫權重創過,元氣沒有完全恢復,曹操只好想辦法給水軍增加戰斗力,比如加強訓練、把船連起來,但在水土不服的環境中這又加劇了士兵的疫病,連環船則給火攻提供了便利,被孫權逮住機會打回去再正常不過了。
2、劉琮幫曹操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荊州,曹操卻為何將其視為豬狗?
曹操說劉琮是豬狗的記載是在《三國志吳主傳》的注釋中,當時曹操與孫權對峙,史書記載為:公見(孫權)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這是曹操的有感而發,世上英雄只重英雄,不可能把廢物看在眼里。因此,曹操只把劉備、孫權放在心上,其他人不當回事,這就是英雄相惜的道理。劉琮在劉表死后,掌管荊州,
荊州在劉表統治的時候,北拒曹操,東控袁術、孫權。雖然內憂外患,可也是能夠控制局勢,比如劉表和袁術、東吳多次交鋒,挫敗了他們的進攻。為了抗拒曹操,劉表專門把劉備留在北方,打敗了夏侯惇的進攻,在劉表死后,劉琮接管荊州。他手下有一批文官武將,尤其是有一支當時力壓東吳的水軍,這是曹操不可能征服的。如果他敢于反抗,至少可以保有江東半壁,
可是,在他手下的空言恫嚇之下,居然自己主動投降了。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劉琮的投降也是那么笨拙,他投降并不能如同張繡一般,得到大家的擁戴。張繡雖然曾經讓曹操遭到了巨大的損失,可投降后得到了曹操的禮遇,這是張繡把握住了投降的時機,還擁有一支強有力的軍隊。而劉琮的投降,則是四分五裂的投降,他根本掌控不了局面,
部下有跟從他投降的,也有跟劉備跑的,有逃亡外地的。而且劉備在荊州縱橫而走,竟然沒有能夠阻擋的,多虧曹操派精銳騎兵追擊劉備,在長坂坡擊敗了他。如果讓劉備占據了有軍實的江陵,后果不堪設想,這種投降,豈不讓曹操惱火。相比劉琮,孫權的表現使人眼前一亮,他在大兵壓境的情況下,權衡利弊。雖然有張昭一干老臣要求投降,可他卻能夠堅持己見,
最后,把劍砍斷桌案,立下抵抗的決心。在他的指揮下,周瑜和劉備聯合,在赤壁之戰打敗了曹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在赤壁之戰后,孫權還可以不計前嫌,團結整個東吳的臣子,組成一個有凝聚力的集團,抗拒曹操。這才是曹操看中孫權的地方,和孫權相比,劉琮根本不配作為一個集團的首領。所以曹操才會說,劉琮如同豬狗一般,
3、關羽鎮守荊州,曹操不敢來犯,為何荊州落入孫權手中?
謝謝邀請。首先要說,關羽鎮守荊州,不是曹操不敢來犯,是因為赤壁之戰后,曹操的大后方出了許多問題,不僅朝廷內的反曹派開始囂張,割據的馬超、韓遂和張魯等也蠢蠢欲動,曹操因此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國內,整固政權,肅清后方成為他當時的主要任務,劉備在奪取漢中后,當年六月就自稱“漢中王”,并加封關羽為前將軍。也許是為了慶祝和配合劉備稱王,關羽在當年七月就親自領軍進攻曹魏的襄樊,難道他就不怕背后的東吳趁機偷襲嗎?我想主要還是因為關羽一向狂傲自負,從來沒有瞧得起過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