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飛機是前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制的安-225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640噸,搭載了6臺D-18T發動機,單臺推力24噸,總推力約144噸。由此可以看出大型客機的推重比介于0.2~0.3之間,我們取上述幾種參照機型推重比的平均值(0.225 0.263 0.297 0.279 0.264)/5=0.2656來作為1000噸超大飛機的推重比,那么可以得出1000噸超大飛機所需要的推力為265.6噸。
1、安-225運輸機百公里耗多少油?
一、安225最大空載航程15400公里,最大油量415000升(換算323噸);因此①空載每百公里油耗為15400公里/323噸=100公里/2.1噸,即每100公里油耗2.1噸;二、滿載負荷200噸,航程4500公里,因此②滿載每百公里油耗為4500公里/323噸=100公里/7.2噸,即百公里油耗是7.2噸;三、半載負荷100噸,航程是9600公里,因此百公里油耗是9600公里/323噸=100公里/3.4噸。
2、運20最大起飛重量220噸,中國還需要640噸的安225運輸機嗎?
中國需要的是安-225的技術而不是安-225這個飛機本身,或許作為民用平時可以運一下超大貨物,但是軍用并不是太適合,要注意,衡量軍用運輸機的指標不僅僅是載重量,還要考慮起降條件、貨艙適配性、成本、維護種種問題。所以運輸機不僅僅是載重越大越好,首先要明確一點,安-225起初并不是作為一款軍用戰略運輸機而設計的。
他的設計目的是馱運蘇聯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運載航天設備及火箭零部件,所以是作為一款“民用飛機”而不是軍用運輸機,其產量當時預估也只有10架左右,并非像安-124、伊爾76那樣大批量生產。從表面上看安-225有著250噸的驚人運載量,最大起飛重量也達到600噸,但是這種級別的運輸機對起降機場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他的滿載起飛距離為3500米,降落距離也達到3000米,翼展面積達到905平方米。
普通軍用機場很難達到他的起降要求,就算是民用機場也必須要是大型的國際機場的長跑道才可以,如果綜合跑道長度、ACN-PCN(飛機等級序號-跑道道面序號)等因素,國內有資格降安-225的機場也就是十幾個左右,再考慮到空域和機場繁忙程度,實際上只有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被允許起降安-225,其他周邊機場只作為備降機場使用。
所以苛刻的起降條件嚴重限制了安-225的投送范圍,這就成為安-225無法成為常備戰略運輸機的第一個大的問題,俄羅斯和美國的戰略運輸機都是采用高低搭配的模式,俄羅斯使用的是載重60噸的伊爾-76和載重150噸的安-124搭配,美國使用的是運載量77噸的C-17和運載量130噸的C-5搭配。對于軍用運輸機來說,130噸左右的運載能力基本可以完成所以裝備的運載,畢竟像主戰坦克這種超重裝備也就是50-60噸左右,一個架次運送2輛及附屬裝備還是沒有問題的,
而且這些軍用運輸機的貨艙也是根據現役主戰裝備的尺寸來設計的,即便是體積較大的裝備也不會受到限制。C-5和安-124的起降條件就沒有那么苛刻,他們的起降跑道都可以控制在2500米左右,遠小于安-225的3500米,這樣全國的任何省份(全世界任何國家)都可以找到能夠起降的機場,4E級的青島流亭國際機場就多次進行過安-124的起降,但青島機場卻無法起降安-225。
下圖為裝卸貨物的安-124和C-17還有成本和維護性,安-225由于起降條件和體積是在十分巨大,如果成為軍用戰略運輸機的話那么要專門修建大型軍用機場或者對現有軍用機場進行擴建,還要配套專門的巨型機庫,使用成本較高,而且這種飛機體積巨大,涉及的系統實在是太多,在維護方面還是比較麻煩的,維護周期還更長。所以在成本上還是維護方面上都是比130噸級的運輸機要麻煩很多,畢竟任何軍工產品也是要考慮經濟性的,
對于中國來說,我們目前使用的是伊爾-76和運20這兩種60噸級戰略運輸機,由于我們并什么海外基地,大部分任務都在國內或者附近國家,而且還可以臨時租用大型民航飛機,所以這兩種飛機暫時已經夠用。將來我們的投送需求增大后還會發展一種類似于C-5和安-124水平的運輸機作為補充,但是像安-225這種級別的運輸機放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成為戰略運輸機的主力,畢竟性價比實在太低,全世界找不到多少能夠起降的機場,這樣就失去了戰略投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