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除了“送窮神”以外,還是祭“廁神”的日子。今年大年初六很特別,百年難遇,壬寅年壬寅月庚寅日,三陽開泰,有啥來頭,大年初六有哪些習俗大年初六很多地方稱為“送窮日”,說到“送窮神”每個地方的日期不太一樣,像廣州地區正月初三是“窮日”,還有的地方是大年初五,不過,大部分地區正月初六“送窮神”。
1、大年初六有什么習俗?
#丁酉新春#大年初六供煎餅,芭蕉船,點明燭,送窮鬼上路。初六是馬日,古稱挹肥,而自進入正月以來,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掃,廁所中的糞便累積,于是這一天要做一大掃除,并祭拜廁所神明,將平日污穢的廁所清掃干凈。所以稱為“挹肥”,正月初六,在舊時是大小商家“開市”的日子,門板要貼上“開市大吉,萬事亨通”的大紅對聯。
2、大年初六百年難遇,壬寅年壬寅月庚寅日,三陽開泰,有啥來頭?
今年大年初六很特別,百年難遇,壬寅年壬寅月庚寅日,三陽開泰,有啥來頭?每年初五一過,很多人就感慨這個年過得好快,又要開始上班了,還沒休息夠,老話說“下田備春耕,窮氣送出門”,明天就是大年初六了,按照老輩人的說法初六是馬日。因為女媧在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造馬這一天正好趕上正月初六,所以,正月初六這一天又被叫作“挹肥”,在過去人們這一天打掃衛生和開始做春耕準備,
咱們古代是農耕社會,莊稼長勢好壞直接能夠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水平。所以,對天氣和年景的預判就顯得尤為重要,古代的歷法家為了方便農民記錄日期發明了天干地支。天干有10個,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也有12個地支,分別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一個天干和地支對應循環起來,正好是60年,就是我們常說的“六十甲子”!其實,古代多少是有些封建迷信思想的,在這些天干地支中他們也有喜歡的,也有不喜歡的,古人認為“寅”這個時間段是比較吉利的,三陽開泰,萬物復蘇,是比較好的,
按天干地支上來看,今年是壬寅(虎)年,而正月初六又是“壬寅年壬寅月庚寅日”,古人認為寅比較吉利,一天出現“三個寅”就更吉利了。上一個“三個寅”出現在同一天還是出現在屈原的《離騷》里:“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這里的攝提是“攝提格”的簡稱,是古代“星歲紀年法”的一個名稱,古人把太歲運行到寅宮那一年,稱為“攝提格”,也就是我們說的“寅年”,“孟陬”比較好理解,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正月這段時間,而夏歷的正月就“寅月”,“庚寅”是干支中的一個,是“某天”的記錄形式,按順序來看,排在第27位,前一位是己丑,后一位是辛卯。
明白以上這些我們就知道了,屈原就是“寅年寅月寅日”出生的,寫到這有的朋友已經發現了,今年正月初六(壬寅年壬寅月庚寅日)正好是屈原的生日,并且大年初六出現“三個寅”也是百年難遇,按老輩人的觀念是非常吉利的一天。大年初六有哪些習俗大年初六很多地方稱為“送窮日”,說到“送窮神”每個地方的日期不太一樣,像廣州地區正月初三是“窮日”,還有的地方是大年初五,不過,大部分地區正月初六“送窮神”,
很多朋友說,古代人封建迷信,其實古代人是很聰明的,我們想想是不是這樣的。從過年期間的這些習俗上也能看出來,他們很善于思考和發明,不像我們現在過年就是吃吃喝喝,完事后各回各家,我們大年初五迎來了財神,到了大年初六得把“窮神”送走啊,不能讓他倆在一起吵架。如果我們經常看一些古代的書籍你會發現,古代的“窮字”并不是像我們說的沒錢,家徒四壁之類的,
而是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等,當然也包括貧窮。說的直白一點就是要把舊的不好的都除掉,迎接新的進來,大年初六除了“送窮神”以外,還是祭“廁神”的日子,廁神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司廁之神,主要供奉的有紫姑、戚姑、后帝和三霄娘娘等,關于廁神的神話傳說非常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上找找。比如,有傳說紫姑就是戚夫人,也就是劉邦的妃子,被呂后砍去雙手、雙腳、削光頭發、挖掉雙眼,薰聾耳朵,口灌啞藥之后,扔到廁所里供大臣們當作“人彘”參觀,人們非常同情她,把她“作神”來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