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和湖北兩省的劃分習慣上是以洞庭湖為界,洞庭湖以南為湖南,洞庭湖以北為湖北,湖北在洞庭湖的北邊,湖南在洞庭湖的南邊。實際上,漳河才是河北、河南的省分界線,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湖南、湖北、廣東及廣西8省區(qū)中,不相鄰的為山東省與山西省,兩省之間被河北省與河南省隔開!8省區(qū)位置圖河南與河北之間的界線西段主要為漳河,冀豫兩省之間的界線東段也只有一小部分為衛(wèi)河,其余部分為陸地。
1、河南、河北與山東、山西、以及湖南、湖北分別以什么為界?
河北與河南、湖北與湖南、山西與山東都是一字之差,那么他們的分界線肯定是與河、山、湖是分不開的,下面我們具體看下分界線到底是什么?一、河北河南的真實分界線是漳河,而非黃河。河北與河南在傳統(tǒng)觀念里是以黃河為分界線的,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方便管理天下,所以將天下劃分為十個道,其中,就包含了河南道、河北道。
就河北道來說,因為在黃河之北而得名,包含了今河北省及其周邊地區(qū),與此相對應的是,就河南道來說,則因為地處黃河之南而得名,其范圍同樣沒有局限于今河南省一帶。實際上,漳河才是河北、河南的省分界線,漳河流經(jīng)三省四市21縣市區(qū),長約400余公里,流域面積為1.82萬平方公里。二、山西山東真實是不挨邊的,歷史以太行山為分界線,
現(xiàn)在的真實地理位置,我們可以看到山西和山東其實是不挨邊的,中間隔著一個河北省,那么山西、山東是怎么來的呢?這要追溯到元朝,元朝時期分為10省,河北、山西、山東是元朝的中心,沒有成為單獨的省份。但了明朝,設(shè)置了兩京十三布政使司,山西布政使司包括今天的山西省,以及河北省的一部分,山東布政使司包括今天的山東省、河北省,以及北京市、天津市,
而這時候,山西、山東大致就是以大行山為分界線的,所以沒有什么問題。三、湖南湖北的分界線是洞庭湖其實是不準確的,湖南和湖北兩省的劃分習慣上是以洞庭湖為界,洞庭湖以南為湖南,洞庭湖以北為湖北,湖北在洞庭湖的北邊,湖南在洞庭湖的南邊。但是兩省的實際邊界線很長,在東部有一段是以長江為界,而邊界的中西部則大都是陸地邊界,
2、為什么有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山東山西、廣東廣西?是用什么分界的?
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湖南、湖北、廣東及廣西8省區(qū)中,不相鄰的為山東省與山西省,兩省之間被河北省與河南省隔開!8省區(qū)位置圖河南與河北之間的界線西段主要為漳河,冀豫兩省之間的界線東段也只有一小部分為衛(wèi)河,其余部分為陸地!河南因大部分處于黃河以南而得名,而河北則全部位于當今黃河以北。河北省也基本不屬于黃河流域!冀豫之間界線廣東(粵)與廣西(桂)兩省區(qū)之間的界線有一部分是以云開大山為界的,
3、湖北、湖南的“湖”是指什么?湖南、湖北以什么湖為界?
洞庭湖,順便科普一個小知識。現(xiàn)代洞庭湖全境都在湖南,當年可不是,湖南湖北劃分源自于宋代,當時分荊湖北路和荊湖南路,這個路就是省級行政區(qū)劃,荊湖北路首府是江陵府也就是現(xiàn)在的荊州,當年也叫過荊州府,荊湖南路首府是潭州,比府低半級,重點來了,岳州和鼎州也就是現(xiàn)在的岳陽和常德全部都屬于荊湖北路,進而洞庭湖全境都在湖北,湖南的潭州有一點點接壤洞庭湖,也就充分詮釋了洞庭湖如何劃兩湖。
4、河南河北指的是哪個河?湖南湖北又指的是哪個湖?
謝邀,作為一個山東人還和陜西好友討論過這個問題,河南與河北的界河——漳河,關(guān)于河南河北的分界,其實一直以來民間一直有爭議,無非是黃河還是漳河之爭,相比之下,黃河要比漳河出名的多,身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中國人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最早的河南河北是一個地區(qū)名兒而非行政區(qū)劃,那時的河南河北便是指的黃河以南地區(qū)和黃河以北地區(qū),但慢慢走到元明清時期行省制度不斷完善,尤其是民國時期徹底形成今天的樣子,此時的河北省邯鄲市和河南省安陽市便形成了以漳河為界的既成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