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或者是荊州內涵豐富,我認為荊州該主動走出去招商引資,打擊本地不良作風,扭轉風尖浪口形勢,建設荊州光明未來。因為孫權明白,荊州很不好防守,只有都城過去了,將士們才能用心防守荊州,劉備同時占據了荊州和益州,為什么劉備沒有選擇一位大將鎮守益州,自己將基業設立在荊州呢。
1、你覺得荊州怎么樣?
單從感官上覺得現在的荊州-不值!作為九州之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經過了幾千年的熏陶,本應該成為二線城市。如今卻是GDP不到2000億的城市,有人說荊州是因為分洪區的緣故才沒能大力發展經濟,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七百萬人民群眾豈不是整天生活在“長江水池子”里,這是非常不安全的事情,難道上級不知道么?退一萬步講就算真的是分洪區,那荊州是怎么做到湖北第四大城市的?帶著渾身疼痛的身體居然還能領先湖北省普通地州,難道這是奇葩?亦或者是荊州內涵豐富,我認為荊州該主動走出去招商引資,打擊本地不良作風,扭轉風尖浪口形勢,建設荊州光明未來!。
2、湖北荊州未來的發展前景怎么樣?
荊州的發展在湖北越來越有邊緣化的趨勢!一主兩副的定位,省政府明確發展武漢,襄陽,宜昌,失去了天時,交通區位優勢的喪失就不必說了,兩條高鐵的繞道,失去了地利,最大的問題是,城市缺乏一種人和。優質的人才都沒有留在這里,普通的市民對城市的發展失了信心,領導層的頻繁更換,缺乏一個持續的定力!這才是最可怕的,荊州最有優勢的人,荊州人不缺錢,從雙11的消費就可以看出來,但是財隨人走,人留不住,財也留不住。
3、劉備如果取下益州,把荊州作為基地,成都由一將駐守,會怎么樣?
東漢末年,劉焉為什么要去益州做益州牧呢?其實他是看中了益州的地理位置,漢靈帝時期,東漢朝廷腐敗不堪,已經到了危如累卵的地步。為了避禍,劉焉果斷前往益州,此后又讓張魯占據漢中,阻斷了益州和朝廷之間的溝通,劉焉自此也樂得在蜀地做個土皇帝,一家獨大,不用再聽朝廷的調遣。多年以后,他兒子劉璋的益州,被劉備給搶了,
劉備同時占據了荊州和益州,為什么劉備沒有選擇一位大將鎮守益州,自己將基業設立在荊州呢?理由很簡單,因為益州太好自立了,不管換誰在益州,都有自立的可能。理由一:益州是天府之國,又閉塞難通,是最合適自立的,從古至今,想要在川蜀之地自立的諸侯不計其數,很多人在這塊地盤上建立了割據政權。當年唐玄宗避禍,也是直奔川蜀,為什么?因為這里易守難攻,
奪取川蜀自立,不僅有十萬大山作為天然屏障,而且居高臨下俯視天下。什么是安全感?這就是妥妥的安全感,劉焉、劉備到了這里以后,立刻就在這里建立了基業。這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因為把都城建立在這里,是最安全的,益州的北邊和東邊,都是有崇山峻嶺包圍的,所以不管是北邊的曹魏,還是東邊的東吳,都無法輕而易舉地占領益州。
當年劉備之所以能夠奪取益州,那是因為劉璋將他主動邀請進入益州,這才給了他鉆空子的機會,如果劉璋不放他進來,沿途設置各種阻撓的話,那劉備基本不可能打下益州,多年以后,鐘會20萬大軍,被姜維的8萬人馬阻隔在劍閣道,怎么都打不進去。因為這里號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荊州牧劉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論。時焉子范為左中郎將,誕治書御史,璋為奉車都尉,皆從獻帝在長安,惟叔子別部司馬瑁素隨焉,
獻帝使璋曉諭焉,焉留璋不遣。時征西將軍馬騰屯郿而反,焉及范與騰通謀,引兵襲長安,---《三國志》鄧艾比較虎,他從陰平小道冒死才沖入了益州之地,其實這風險是比較高的。高風險背后是高收益的誘惑,鄧艾最終成了滅亡蜀漢的第一功臣,理由二:荊州是四戰之地,四通八達,非常不容易堅守。和益州完全不同的,當然就是荊州,
荊州這個地方非常特殊,他是中原腹地,處于華夏大地的中心,對于現在來說是好事,可是在戰亂時代,這個地方是四戰之地。荊州北邊是強大的曹魏,東邊是孫權的江東,西邊過去是劉璋的益州,南邊是士燮的交州,可以說是四通八達,可以四處攻打,同時也可以被四處攻打,那么荊州有險可守么?很可惜,只有長江天塹作為防守,相對益州來說,荊州地勢平坦,防守沒有任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