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信陽人的一份子,下面我為大家解釋一下信陽人的主食為什么是大米,而不是面食。因為明末清初的時候,信阻這片的人經過戰亂都死絕啦,后來從江西、麻城這邊大量的遷徙人口到信陽這邊來,明末的時候信陽屬于汝南郡,其中還有一個原因,信陽羅山包括老信陽縣好多都是從湖北和江西遷安過來的人也多。
1、信陽人的祖籍大多是哪兒的?
信陽市地處河南最南邊,北緯32.。東經115.,度線方圓,是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地區,也是中國十佳宜居城市之一,管轄八縣兩區,人口836.5萬,分淮河以南和以北兩個部分。著名景點有四大避暑山莊之一的雞公山國家森林公園、許世友將軍故居、為響應毛主席“我們一定要治理好淮河”的號召而修建的南灣湖水庫,市內有震雷山濕地公園,浉河八景等,
交通四通八達,縱橫南北,京廣,京九,滬陜等鐵路、高速皆在信陽有站。信陽市還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都舊址(城陽城遺址),之所以把信陽分淮南人和淮北人是因為各自的生活習慣和語言不同。淮河以北主要有明港、淮濱、息縣等地,當地人語言是河南正宗音,“中”字是代表,飲食米面全有通吃,體格大,性格豪放直爽,剩余五縣都在淮河以南,以米飯為主,語言近湖北、安徽及江西口音,“闊以”(可以)“雪”(說)是代表,祖上多為外省市遷入。
2、為什么信陽和襄陽、棗陽的語言、習俗、美食都是相通的,可以介紹下信陽菜做法嗎?
因為信陽有山有水,提供豐富的食材。以前信陽菜就是農家菜,食材好,味重,油大。現在這幾年隨生活品質提高,加上信陽市領導的重視,重新給信陽菜定位,以養生信陽菜為主。比以前老信陽菜從口味,色澤,和盛器都更適合現在人養生之道!{!--PGC_VIDEO:{\
信陽雖屬河南省管轄,但信陽位置在河南最南部,離湖北更近,信陽飲食和河南其它地區有較大區別。以大米為主食,其中還有一個原因,信陽羅山包括老信陽縣好多都是從湖北和江西遷安過來的人也多,把當地飲食也帶入信陽,本人從小聽長輩人說我祖籍是湖北麻城遷移過來的。我從事廚師二十多年,對信陽菜比較了解,信陽菜好吃主要是原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