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重慶市有多少個鎮鄉
重慶市主城區包括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九龍坡區、沙坪壩區、大渡口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即通常所稱的“主城九區”。
一,渝中區:渝中區地處長江、嘉陵江交匯處,兩江環抱、形似半島。全區水陸域面積23.24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20.08平方公里, 截止2018年11月30日,全區共登記常住人口 204835戶、504380人。
渝中區共劃分為朝天門、解放碑、南紀門、七星崗、菜園壩、兩路口、大溪溝、上清寺、石油路、大坪、化龍橋11個街道。
二,江北區: 是重慶主城核心區之一。地處長江、嘉陵江兩江之北,自西向東呈長條型帶狀分布。江北區下轄9個街道、3個鎮,幅員面積為220.7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7.4萬人(2017年)
三,南岸區:地處長江、嘉陵江交匯處的長江南岸,幅員面積262.43平方千米。西部、北部臨長江,與九龍坡區、渝中區、江北區隔江相望,東部、南部與巴南區接壤。陸地占90.33%,河流占9.67%。
2017年末全區常住總人口89.1萬人,南岸區位優勢明顯,處于重慶主城核心區,擁有南坪、江南新城兩個城市副中心。
2016年末,轄楊家坪、謝家灣、石坪橋、黃桷坪、石橋鋪、二郎、渝州路、中梁山8個街道和華巖、九龍、白市驛、西彭、銅罐驛、陶家、走馬、含谷、巴福、金鳳、石板11個鎮,共有117個居民委員會、101個村民委員會。
四,九龍坡區:地處重慶市主城區西部,東與渝中區相鄰,南與大渡口區接壤,西與璧山縣、江津區相連,北與沙坪壩區毗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9.6公里,南北最大距離34.1公里,總面積432平方公里。
五,沙坪壩區:地處重慶市主城區西部,東與江北區、渝北區隔嘉陵江相望,東南緊鄰渝中區,南接九龍坡區,西依縉云山與璧山縣毗鄰,北與北碚區相連。人民政府駐鳳天大道8號,電話區號023,郵政編碼400038,距重慶市人民政府駐地9.3千米。
六,大渡口區:地處重慶市西南部,是重慶都市圈重要組成部分。東臨巴南區,南界江津區,西、北靠九龍坡區。至2017年末,大渡口區下轄5街3鎮,面積102.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萬。
七,北碚區:位于重慶主城西北方向,幅員面積755平方公里,是重慶兩江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118平方公里納入重慶兩江新區范圍)。
北碚區位交通優勢明顯,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27公里,嘉陵江黃金水道縱貫南北,襄渝、遂渝、蘭渝等鐵路橫穿東西,繞城高速、渝武高速、渝廣高速、中環快速路和輕軌六號線穿境而過。
八,渝北區:位于重慶主城北大門,全區幅員面積1452平方公里,轄11個鎮19個街道(含兩江新區直管區8個街道),城市建成區面積170平方公里,渝北是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的重要陣地,國家首批臨空經濟示范區,重慶自貿試驗區、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重要承載地。
渝北是兩江新區開發建設的主戰場,有保稅港區空港功能區、悅來國際博覽中心、龍興工業園、仙桃國際大數據谷、創新經濟走廊等市、區開發開放平臺,發展潛力巨大,正成為中西部乃至內陸開放的“橋頭堡”、城鄉統籌的示范區。
九,巴南區:前身是千年歷史名邑巴縣。1994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建區,幅員面積1825平方公里,轄8個街道、14個鎮,2016年末常住人口105.12萬,城鎮化率為79.08%。
參考資料來源:百科-大渡口區
參考資料來源:渝北區人民政府-渝北區情
參考資料來源:重慶市北碚區人民政府-北碚概況
參考資料來源: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巴南概況
參考資料來源:重慶沙坪壩政府門戶網-區情概況
參考資料來源:重慶市九龍坡區政府網-區情簡介
參考資料來源:重慶市南岸區人民政府-南岸區概況
參考資料來源:重慶渝中區人民政府-區情簡介
參考資料來源:百科-江北區
8. 重慶有多少個縣多少個鎮
重慶,4自治縣。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簡稱石柱縣,位于重慶市東部、長江南岸、三峽庫區腹心,是集少數民族自治縣、三峽庫區淹沒縣、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于一體的特殊縣份。幅員面積3012平方公里,轄32個鄉鎮,總人口54萬人。從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開始建縣,因縣城南賓鎮東部萬壽山上有一對巨石酷似少男少女、分別稱“男女石柱”而得名。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位于重慶市東南部,武陵山脈中段,四川盆地東南緣的外側,為川東南重門戶。與湖南省、湖北省、貴州省毗鄰,326國道和319國道貫穿全縣。距長沙604公里、武漢656里、貴陽556公里、重慶650公里,是重慶市最邊遠的縣之一。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總面積2450平方千米,省界長320公里,總人口61萬人(2004年)。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地處渝東南邊陲的武陵山區,渝、鄂、湘、黔四?。ㄊ校┰诖私尤?,是渝東南重要門戶。全縣面積5173平方公里,是重慶市面積最大的縣,轄39個鄉鎮,人口73萬,其中土家族44.5萬,苗族16.5萬人,還有滿、彝、回、黎等16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3.6%,是土家族苗族的主要聚居地。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靈,西面有灘急浪高的烏江天險;東面有被喻為“土家族搖籃”的酉水河和古樸的民風民俗。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位于重慶直轄市東南部,處武陵山區,居烏江下游。北接湖北省,南連貴州省。全縣轄10鎮29鄉,共274個村、26個居委,1785個村民小組、184個居民小組。2001年底,全縣有17.55萬戶、6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6.70萬人,縣城居民4.95萬人;社會從業人口39萬人,其中:第一產業32.9萬人,第二產業2.1萬人,第三產業4萬人。境內居住著苗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仡佬族、侗族、藏族、彝族、哈尼族、壯族、滿族11個少數民族,2001年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59.5%,其中苗族27萬余人,土家族9萬余人
9. 重慶市有多少個鎮區
重慶位于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游,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全市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公里其中農村占95%,山區丘陵占98%。全市常住人口3212.43萬人(農村常住人口953.3萬人、同比減少25.71萬人、占29.68%),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0.32%。轄38個區縣,其中26個區、8個縣、4個自治縣;1031個鄉鎮(含街道),其中鄉(含民族鄉)161個、鎮625個、街道245個;行政村7959個、社區3272個。全市農民工總量756.3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513.6萬人,本地農民工242.7萬人。
10. 重慶所有鎮
重慶市渝北區共有11個鎮(沒有鄉行政單位),另轄有街道辦19個。
十一個鎮分別是:1,洛磧鎮,渝北區東部,鎮政府在新渝路。
2,大盛鎮,渝北區東北,鎮政府在新生街。
3,石船鎮,渝北區東部,鎮政府在石統街。
4,古路鎮,渝北區中部,鎮政府在草坪。
5,茨竹鎮,渝北區北部,鎮政府在竹松路。
6,木耳鎮,渝北區中西部,鎮政府在木蘭路。
7,興隆鎮,渝北區中部偏北,鎮政府在興隆街。
8,大灣鎮,渝北區北部丘陵區,鎮政府在大灣場。
9,統景鎮,渝北區東北,鎮政府在景同路。
10,龍興鎮,渝北區東南,鎮政府在龍華路。
11,玉峰山鎮,渝北區東南,鎮政府在石坪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