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
還記得影視劇中,皇帝上朝的金鑾殿嘛?金鑾殿名為太和殿,是皇帝登基和舉行大典的地方。
常青御花園
御花園是后宮佳麗和皇帝游玩觀賞的地方,園內青翠的松、柏、竹間點綴著山石,形成四季長青的園林景觀,體現天人合一的漢族傳統文化。
慈禧烙印
儲秀宮是統治中國八年之久的慈禧太后剛進宮時的住所。她在這里生下了同治皇帝,慶祝過五十大壽。這里記錄了這位“有實無名”的“女皇”。
皇城霓虹
它是古代皇城的守衛,也是現代城市的美景。來到故宮,千萬別忘記等到夜幕降臨,一觀角樓與護城河交融的夜景。
恭王府(5A)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什剎海前海西街17號
曾經和珅的宅邸,也是如今保存完整的王府。
恭王府,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先后作為和珅、永璘的宅邸,位于北京什剎海的西南角。1851年恭親王奕訢成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恭王府歷經歷經了大清王朝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凡七代皇帝的統治,見證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衰亡的歷史進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恭王府作為清朝親王的府邸,其建筑布局規整、工藝精良、樓閣交錯,充分體現了皇室輝煌富貴的風范和民間清致素雅的風韻。恭王府規模宏大,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分,擁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處。造園模仿皇宮內的寧壽宮。全園以“山”字型假山拱抱,山頂平臺。居高臨下,可觀全園景色。古人以水為財,在恭王府內“處處見水”,是從玉泉湖引進來的,而且只內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風水學斂財的說法。我國十大元帥和郭沫若等人、均在恭王府的附近居住,而且都非常長壽。據說,這個地方是一塊風水寶地。
藏寶樓
富可敵國的和珅把幾乎所有的稀世珍寶都藏在了這里。還等什么,快來感受一下“財富”的魅力吧!
王府后花園
恭王府后花園融江南園林與北方建筑格局為一體,匯西洋建筑及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為一園。
九門小吃
焦圈、豆汁兒、驢打滾......想想都流口水的地道北京小吃就在附近,吃貨們快來。
送子觀音
當你繞到石頭后側時,看它像不像一位懷抱嬰兒的婦人?傳說和珅一直無子,自打移來此石,很快便生下了豐紳殷德,故稱其為“送子觀音”。
天壇公園(5A)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天壇內東里7號
探尋古代皇帝祭天儀式的奧秘
天壇公園位于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占地約270萬平方米。在整個北京城里,北有地壇祭地,南有天壇祭天,東有日壇祭太陽,西有月壇祭月亮、氣宇非凡。天壇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墻兩重,形成內外壇,壇墻南方北圓,象征天圓地方。主要建筑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墻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筑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天壇有垣墻兩重,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主要建筑集中于內壇。天壇主要建筑在內壇的南北中軸線上,圜丘壇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壇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中間有墻相隔。兩壇由一座長360米、寬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橋(也稱海墁大道或神道)相連。丹陛橋兩側為大面積古柏林。內壇西墻內有齋宮,是祀前皇帝齋戒的居所。外壇西墻內有神樂署、犧牲所等。
圜丘壇
圜丘壇又稱祭天壇,是皇帝冬至日祭天大典的場所。站在天壇中心的天心石高喊,回音四起,頗有一呼百應之勢。
皇穹宇
皇穹宇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的場所,它的圍墻就是神奇的回音壁。無論說話聲音多小,也可以使對方聽得清清楚楚,而且聲音悠長,給人造成一種“天人感應”的神秘氣氛。
圓明園(5A)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華西路28號
圓明園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郊區,海淀區東部。是一座舉世文明的皇家園林。原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約5200畝,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圓明園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組成,總面積達350公頃。圓明園的陸上建筑面積和故宮一樣大,水域面積又等于一個頤和園,總面積等于8.5個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