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本人不是河南人,但個人印象是河南人性格開朗通達,并不是有地域岐視說的怎么樣。(約600字,閱讀需時2分)河南人愛說“中”,這個大家都知道,我來河南幾十年了,從最開始準備來這里的時候,就有人跟我河南人如何如何,紅色所示為歷史上“中原”概念之核心區因此河南人愛說的“中”,其實首先是一種地域方面的意義。
1、你接觸過河南人嗎?關于河南人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河南人沒贏過一次‘地域’暴力,卻也從沒輸過一次民族大義”!這句話來自網絡的留言,但說出了河南人的心里話。我來河南幾十年了,從最開始準備來這里的時候,就有人跟我說,河南人如何如何,一晃幾十年就過去了,現在我的河南話說得跟本地人一樣一樣的,也離不開了河南的燴面、胡辣湯。這么多年無論是去外地的企業工廠,還是瀏覽網頁,總能時不時地看到所謂的“地域黑”,
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十幾年前一次去外地,工廠的門口赫然拉著橫幅“不招河南人”!后來和朋友說起這事兒,都在疑惑,究竟是啥原因導致了這么深的芥蒂呢?琢磨著主要跟歷史原因和一些個別現象的放大有關!首先,歷史原因當屬“黃泛區”。歷史上黃河泛濫,土地被淹,人民四處逃難,勢必有人為了生存,行雞鳴狗盜、打家劫舍之事,影響了河南人的形象,
其次,個別現象被放大成普遍現象。據說,有一段時間似乎全世界的井蓋都被河南人偷了,這就是典型的個別現象放大,讓全體河南人背鍋了!以上都不是真實的河南!事實上,河南的貢獻超乎你的想象,用占全國1/1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10的糧食、1/4的小麥,每年調出約600億斤原糧及加工制成品,確保國家糧食的安全。
據統計,中國?分之?的?腿腸,三分之?的?便?,四分之?的饅頭,五分之三的湯圓,70%的速凍?餃均來?河南,河南也是?化?省,黃帝故里、老子故鄉;是道家、法家、縱橫家等思想的發祥地;歷史上有20多個朝代以河南多地為都城;四大發明,占了三項!抗日戰爭期間,花園口大堤被炸,河南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民族危亡之際,河南人以民族大義為重,先后有2萬多人倒在了抗日戰場,涌現出吉鴻昌、楊靖宇、彭雪楓等為代表的河南優秀兒女,
2020年6月15日,在加勒萬河谷沖突中,犧牲的四名戍邊英雄中,兩人來自河南——肖思遠和王焯冉。在抗震救災、抗疫支援等重大行動中,河南人也從未落后過,這么多年來,河南人吃苦勤勞、熱情似火、性情耿直,中就是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并不是說就此完美了,中原乃圣賢之地,傳承文化,修身養性當繼續提高,做好表率!至于“地域”暴力,相信隨著人們素質的提高,法律的完善等,會逐漸消失,但不會消失的是河南人的愛國熱情、民族大義,
2、為什么有些河南人喜歡說“中”?“中”在河南方言中有哪些意思?
謝謝邀請!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河南那些事兒。(約600字,閱讀需時2分)河南人愛說“中”,這個大家都知道,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得長風帖里的“中”字這個流行于中原大地的“中”字,有三層的內涵。一、天下之中河南自古就是天下之中,最早出土的的關于“中國”這個詞,就是說洛陽的,洛陽這個地方,在周代,號稱“天下之中”,
宅茲中國銘文之后的漫長歷史里,以今天河南政區為核心的區域,就是“中原”所指代的區域。雖然河南位居天下之中,無險可守而致歷史上屢次“逐鹿中原”飲馬黃河,但是中原之“中”的地理空間意義是無法改變的,紅色所示為歷史上“中原”概念之核心區因此河南人愛說的“中”,其實首先是一種地域方面的意義。二、中庸之道《論語·庸也》有言:“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在傳統時期,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影響至深。而儒家思想重要的一個思想就是“中庸”,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中正平和,是為中庸,中庸思想,也使得“中”這個字,具有一種特殊的文化內涵。三、質樸豪爽上文所言之特殊文化內涵,就是指“中”有“好”的意思,在河南話里,“中”就是有表肯定的——可以,同意之意,還有表示“好”“善”“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