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劉備如果派諸葛亮帶趙云去荊州增援關羽,那荊州可以說固若金湯,絕對不可能丟,而且有了諸葛亮與趙云坐鎮荊州,關羽北伐曹魏更后顧無憂,攻占襄陽樊城甚至收復中原都大有希望。如果諸葛亮鎮守荊州,等到北伐的時候在荊州防御上沒有用對合適的人也還是會重蹈覆轍。
1、歷史上,如果諸葛亮坐鎮荊州,東吳還敢打荊州的主意嗎?
這也不好說,東吳一直視荊州為己物,不管是誰來守荊州,東吳都會想方設法把荊州弄回來。如果是諸葛亮守荊州的話,至少不會像關羽樣和東吳的關系搞得那么僵,因為他們的目標主要是北伐中原,所以在關鍵時刻也還是會對東吳作出適當的讓步。但這么說并不是說對東吳就可以完全放心了,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不管是曹魏還是蜀漢誰得了天下都對東吳沒有好處。
所以東吳最終還是會在適當時機襲取荊州,當諸葛亮開始伐魏的時候,這就是東吳襲取荊州最佳時機。那么這樣一來就看諸葛亮怎么部署防御了,我們都知道關羽在北伐的時候,對曹魏作戰還是非常不錯的,之所以丟失荊州主要是沒用對人,導致后院起火,但是作為諸葛亮軍事指揮能力確實有一套,但是在識人用人上面也還是欠缺。如果諸葛亮鎮守荊州,等到北伐的時候在荊州防御上沒有用對合適的人也還是會重蹈覆轍,
2、如果當初龐士元坐鎮荊州,諸葛亮隨劉備攻取益州,結果如何?
看到這個問題,就知道應該是仔細看了三國的。首先看下劉備當初進入益州的人馬,劉備為主將,軍師為龐統,武將為黃忠、魏延、卓膺等人,乍一看好像并沒有多么漂亮的陣容,而且這個陣容是故意這么選擇的,黃忠、魏延、甚至龐統都是新投靠過來的,還沒有太大的名氣,目的就是為了讓劉璋放心,但是這個陣容的實力卻不可小覷,黃忠、魏延的勇猛后來都有證明,而謀略方面,恰恰是龐統擅長的,而諸葛亮并不擅長奇謀,所以如果此時帶諸葛亮并不合適。
而且還要注意的是,此時法正也已經到了劉備軍中,因為法正在迎接劉備入川時,認為劉備是人杰,而劉璋暗弱,所以就留在劉備軍不回去了,這樣就可以看到劉備軍此時也是文武雙全的,而暗弱的劉璋手下幾乎沒有名將。龐統此時提出了上中下三計,上計,直接偷襲成都,一舉定盤;中計,誆楊懷、高沛殺之,然后進軍成都;下計,退回荊州,從長計議,
劉備嫌上計太險,下計太慢,選擇中計,劉備之所以不敢選擇上計冒險,是因為劉備認為,自己當前的力量是足以拿下劉璋的,畢竟劉備軍對劉璋軍來說絕對是精銳,所以堂堂正正的打劉備是一點都不怕的,所以才選擇相對穩妥的中計。但是劉備還是失算了,遭到的抵抗比想象的要多,而且龐統還被射殺,劉備的信心大受挫折,所以才召喚荊州兵入川,
而且這一召,就基本把荊州給召喚空了,諸葛亮趙云一路,張飛再獨自一路,劉備原本就只占有荊州5個郡,比當年劉表的荊州八郡少了南陽郡、章陵郡和江夏郡。而劉表當年所能供給的軍隊也就7,8萬人,少了三郡,而且又剛剛經過大戰,荊州軍還能有多少人?能有5萬人就已經基本頂天了吧,而劉備入川至少是帶走1萬,就算諸葛亮和張飛各自僅帶走1萬,那荊州的守軍也只剩2萬人左右,但要防5個郡,每個郡才合4000人而已,
而且更要命的是諸葛亮走后荊州就沒有特別擅長內政的人了,關羽為將可以,但是內政并不是高手,從后面關羽北伐時也能看出,后方少一個足兵足食,控制全局的人物。也就是說荊州只一個關羽是很難守住的,那么看下提出的問題,如果把關羽換成龐統可以么?很不幸,也很難。文武雙全是最好的選擇,缺一不可,僅留龐統也不行,這一點劉備實際也很清楚,至少是一文一武才可以,而諸葛亮 關羽就是最佳選擇,這也是劉備最初的打算,但是益州之戰受阻,不得已召荊州兵入川救援,但是這個入川救援的陣容有點太豪華了,諸葛亮、趙云、張飛全部入川,關羽的覆敗就在此時留下了種子,
劉備當時已經占上風了,蜀中的文臣武將已經投靠到劉備手下一大批了,其中李嚴帶著綿竹諸軍整建制投降,此時救援的人馬只要再有一路足以,而最佳人選就是張飛,從后來張飛的入川作戰也可以看到,張飛完全可以勝任,那么留下關羽和諸葛亮、趙云守荊州,諸葛亮很懂東和孫吳的重要性,所以必不會讓兩家同盟破裂,荊州即可保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