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自駕前往四川,可先到達成都,再根據時間安排剩下規劃,全程可不走回頭路。棧道是我國古代建筑技術的重要內容,也是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集中體現,這些商人和手工業者的到來,促進了南陽工商業的蓬勃發展,尤其冶鐵業,使南陽成為當時全國冶鐵中心,我到東川恰相半,向南看月北看云。
1、我從河南南陽出發去四川,然后到太原怎么旅游好?
南陽自駕前往四川,可先到達成都,再根據時間安排剩下規劃,全程可不走回頭路。關鍵是旅行時長是否充分,第二是是否現在秋冬季出發,行程規劃參考:南陽——恩施——成都(根據時間規劃5—10天)——閬中古城——光霧山景區——西安(2天)——可途經壺口瀑布——太原(晉祠/山西博物館等)。四川可規劃出游地較多,成都市區及周邊都江堰、青城山、樂山、峨眉等至少5—7天,
如果現在出行,還能趕上川西深秋美景。可規劃川西小環線,成都→四姑娘山雙橋溝→小金/日隆→丹巴甲居藏寨→八美→塔公草原→新都橋→康定→成都,一周左右,時間充足可川西大環線以稻城亞丁為主,成都→四姑娘山雙橋溝→丹巴甲居藏寨→色達→甘孜→理塘→稻城日瓦→亞丁→稻城→新都橋→康定→成都,10天左右。也可前往阿壩地區九寨溝黃龍景區,成都→松潘→黃龍風景區→九寨溝景區(需提前報團游)→漢中,5天左右,
2、古代從西安到漢中和四川怎么走最便捷?這條路還在嗎?
駱峪,為著名的秦嶺七十二峪之一,因堯舜時鯀父,也即黃帝三子——駱明的封國“古駱國”在此而得名。峪口位于秦嶺周至段西南,距縣城約30里,東臨樓觀臺、仙游寺,西望翠峰山、北周暖泉寺,風光優美、歷史厚重、聞名關中,歷來為重要的交通郵驛和軍事關隘,修建于漢代的儻駱道,其北口便位于駱峪口,是歷史上連接關中與蜀地的重要交通通道,曾經演繹過千年歷史風云,留下了豐富的人文歷史遺跡。
儻駱道路線圖儻駱道,由駱峪口入山,沿太白山南麓縱深進秦嶺,北口在周至縣駱峪村,南口在洋縣儻峪村,由進出口各取地名中一字,遂命名為儻駱道,古道全長約380公里,峪口段約250公里,是古代連接關中與蜀地的六大通道中最便捷、也最險峻的古道,為古代川陜兩地交通大動脈,兵家必爭之地。2008年,儻駱道遺址周至段被確立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棧道遺跡(劉永星攝)縱觀古代交通歷史,因地形地勢、建筑條件所限,穿越崇山峻嶺修筑道路,一般都是選擇合適的峪口,沿懸崖峭壁開辟窄道后再鋪上木板,或鑿孔后再插入木頭鋪上木板,史稱棧道。棧道是我國古代建筑技術的重要內容,也是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集中體現,儻駱主道的修建始于漢,《周至縣志》載:“高祖十二年廢上林苑,墾為耕地,期間開通儻駱道,為關中連通漢中和四川的要道。
”可以想象,在當時的建筑條件下,在崇山峻嶺之中要修筑一條如此長距離的通道,不知付出了多么大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三國蜀魏時期,儻駱道逐步成為兵家必爭之戰略要道。每到戰事吃緊,古道上就羽書飛馳、兵馬頻行,魏將曹爽曾率軍從儻駱道南行伐蜀,途中與蜀將王平激戰;蜀將姜維也曾奉命走儻駱道北出秦嶺,在沈嶺山安營扎寨(今駱峪神靈山村,為“沈嶺山”諧音而來),于摩天咀修筑“點將臺”,訓練將士,意圖與曹魏軍隊決戰。
現神靈山村南邊仍留存有一高聳土嶺遺跡,當地村民稱之為“姜維臺”,在當地頗有名氣,古棧道圓孔遺跡(張慧鵬攝)盛唐時期,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國力強盛,儻駱道經過系統修繕,成為官道,通行條件更為便利,因此商旅往來眾多,成為當時關中去往蜀地最便捷的官道,曾有“三十里一驛站,十里一郵亭”的繁榮景象。
朝廷在駱峪口設駱口驛,官員南下赴任、北上回京述職、官差遞送文書,均在此中轉和歇腳,史料載,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因涇原之變,朱泚光叛亂,唐德宗攜皇室大臣一行,經武功縣南入駱谷,由儻駱道南逃漢中;唐廣明元年(公元880年),黃巢起義軍攻陷長安,唐僖宗一行也同樣取道逃往蜀地。這些歷史事件,也從側面說明當時從唐長安城前往漢中一帶,儻駱道通行便捷,是朝廷首選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