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天道創生萬事萬物的一個宇宙論式描述,陰陽五行其實都是指誠體動靜活動的變化表現,故到底是五行或六、七、八或其它數目都不重要,不是實指的實物,是表示變化的代號而已,其本則仍是誠體本身,是道德實踐的根源,故宇宙論也是道德創造的宇宙論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以其同萬物的觀點看,天地就是“一指”;萬物就是“一馬”,”楊樹達《論語疏證》引《韓詩外傳卷九》曰:孔子出行,聞哭聲甚悲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的意思,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又一釋:若父母年實高而形亦隨而老,此子亦一喜一懼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
意思是:以其同萬物的觀點看,天地就是“一指”;萬物就是“一馬”。指事物雖然復雜,用一匹馬的道理即可概括。剖析一件事物的同時,即可了解其它事物。出處:《莊子·齊物論》:“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擴展資料:莊子從“萬物齊一”的角度,強調“類與不類,相與為類”,反對名辯家們關于事物對象的分類分析,如“白馬非馬”等命題;認為天地萬物可歸為一類一物:“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一切事物歸根到底都是相同的,也沒有是非、美丑、善惡、貴賤之分。莊子認為萬物都是渾然一體的,并且在不斷向其對立面轉化,因而沒有區別。莊子的這種見解是抓住了事物的一個方面加以強調,具有片面性
五行一陰陽,陰陽一太極」,即是說五行本于陰陽,陰陽本于太極。這是《通書》首次出現「太極」一詞,《通書》一直是以「誠」說天道,現在代之以「太極」一詞,可知「太極」即誠體。太極即天道、誠體的宇宙論方式說明,即是由誠體活動而有陰陽變化,由陰陽變化而有五行變化,由五行而有萬事萬物。這是天道創生萬事萬物的一個宇宙論式描述,陰陽五行其實都是指誠體動靜活動的變化表現,故到底是五行或六、七、八或其它數目都不重要,不是實指的實物,是表示變化的代號而已,其本則仍是誠體本身,是道德實踐的根源,故宇宙論也是道德創造的宇宙論
3、《里仁篇》4.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4.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年:年齡。▲知:知道,同“識”,記住。孔子說:“父母的年紀,不能不知道,并且要常常記在心里,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程樹德《論語集釋》引南朝梁·皇侃《論語義疏》曰:“人有年多而容少,或有年少狀老,此處不可為定,故為人子者,必宜知父母之年多少也。知父母年高而形猶狀,此是壽考之征,故孝子所以喜也。年實未老而形容衰減,故孝子所以怖懼也,又一釋:若父母年實高而形亦隨而老,此子亦一喜一懼也。見年高所以喜,見形老所以懼也,”楊樹達《論語疏證》引《韓詩外傳卷九》曰:孔子出行,聞哭聲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