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衛氏悉滅,是因為衛氏親族和姻親中在朝堂上舉足輕重或稍有分量的人物——衛皇后、太子公主、丞相公孫賀、衛伉等人皆受誣陷而死,衛氏在朝中的勢力“悉滅”,而不是指衛家滿門皆亡,史書明確記載了這場大禍牽連到的衛青后人僅衛伉一人,衛不疑和衛登并沒有被波及的記錄,漢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青曾孫玄(衛登之孫衛玄)以長安公乘為侍郎,,衛青有記載的三個兒子是衛伉、衛不疑、衛登。
衛青有記載的三個兒子是衛伉、衛不疑、衛登。長子衛伉,生年不詳,約前130年左右,卒于漢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幼年的衛伉曾經受封宜春侯,后來矯詔失侯,衛青去世后衛伉繼承長平侯爵位,并繼承平陽長公主的食邑,后來無符籍妄入宮失侯。征和二年巫蠱而死。次子衛不疑、幼子衛登的生卒年均不詳。衛不疑與衛登的家族沒有受巫蠱牽連的記錄。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漢軍十余萬大軍出征,衛青任車騎將軍,大獲全勝。漢武帝接到捷報,派使者捧著大將軍的印信,到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加封食邑6000戶(漢書為8700戶),所有將領歸他指揮
原因為了防止外戚干政奪權,漢武帝才會尋找理由將衛青滅九族。衛青在世時的權力就已經很大了,而且大將軍在人們的心目中很有威望,即使后來衛青死了,但是外戚的勢力仍然被漢武帝所忌憚,所以漢武帝才尋找理由滅衛青九族。這是當時為了鞏固皇權最好的辦法,漢武帝就用衛家行巫蠱之術為由,滅了衛青九族。衛青主要影響龍城大捷元光六年(前129年),衛青首次帶兵出征。漢軍共四路出兵,三路潰敗無功,只有衛青一路勝利,奇襲了匈奴圣地龍城,俘虜七百余人,取得勝利。被封關內侯。收復河套元朔二年(前127年),衛青、李息率兵出擊匈奴,自云中出兵,西經高闕,再向西直到符離,收復了河套以南原秦王朝的轄地(通稱“新秦中”),并在陰山以南的河套地帶設置了朔方郡和五原郡,朔方郡治朔方縣(今內蒙古杭錦旗北)。朔方郡,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旗東,離包頭大約200公里
3、歷史上衛青將軍是不是誅滅九族網上有謠傳征和二年巫蠱之禍中衛家滿門覆滅,實為誤讀了《漢書·外戚傳》中“衛氏悉滅”一句。史書明確記載了這場大禍牽連到的衛青后人僅衛伉一人,衛不疑和衛登并沒有被波及的記錄,所謂衛氏悉滅,是因為衛氏親族和姻親中在朝堂上舉足輕重或稍有分量的人物——衛皇后、太子公主、丞相公孫賀、衛伉等人皆受誣陷而死,衛氏在朝中的勢力“悉滅”,而不是指衛家滿門皆亡。古代史書用詞嚴謹,全家因罪被處死,按漢律叫“族”或“族滅”,而衛氏很明顯沒有族滅,根據《漢書·外戚恩澤侯表》可知,衛登一脈在漢宣帝(衛子夫兒子戾太子劉據的孫子)時期復家。漢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詔賜青孫(衛登之子)錢五十萬,復家,漢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青曾孫玄(衛登之孫衛玄)以長安公乘為侍郎。漢平帝(實為王莽當政)元始四年(公元4年),賜青玄孫賞(衛登曾孫衛賞)爵關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