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輕裝上陣,一個是負重前行。跟據提問者給出的20年后時間段分析,我自己認為《雄安新區》將會是下一個深圳,19年成都城鎮化率74.41%,深圳100%,是中國第一個全部城鎮化的城市,西安發展再快,也不會成為下一個深圳,西安和深圳之間,大約差了十幾個天津。
1、哪里會成為下一個深圳?
深圳很難復制,不過我一直比較關注國內每年城市的發展及GDP的規模。就目前來看,如果非要把一個城市提上來的話,我覺得是蘇州,天時地利人和,無論從自身實力還是對外部的吸引力都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流量,時間工廠在蘇州,同時蘇州園林也在蘇州,長三角的核心地帶,房價又比附近的上海,南京,杭州的房價低了不少,蘇州的GDP是實打實的,作為一個陜西人一直關注江蘇這幾年的發展,又在江蘇省里一直關注蘇州的發展,
2、中國還有可能出現下一個深圳嗎?會是哪個城市?
不再可能。深圳之所以能從一個小鎮變為國內一線城市,有幾個與眾不同的條件:一是地理優勢,由于毗鄰香港,經濟發展直接受到各種影響,加上交通便利,一度深圳就是香港商家的內陸倉庫,又是內地與香港經濟聯系的跳板。二是氣候優勢,深圳一年四季溫暖,氣候宜人,便于設廠開市,同時也宜居,僅從宜居這奌也吸引了不少人才。三是政策優勢,
深圳特區的設立,受到全國各地的支持。從摸著石頭過河而言,許多政策是可先試的,如華為的勞動報酬機制是華為成功的第一法寶,這在當時的內地,根本無法想象。全國到華為參觀的人數多多,但薪酬這一塊就是學不到,四是人才優勢。改革初期,許多有改革意識的探索者,不約而同涌到深圳,敢闖敢干是他們共有的膽識,首先是有了改革的人才,才逐漸吸引了經濟建設的各種人才,
3、南京會成為下一個深圳嗎?
南京不會成為下一個深圳,因為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六朝時代已經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的時候,足足領先了深圳一千多年。人們根本想不到一千多年后南方一個偏僻的海邊小漁村會在短短的四十年間飛速崛起,發展成為世界為之矚目的國際性超級大都會,成為在世界上擁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科創中心,南京不如深圳,今后也很難復制的地方有:1、南京不是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先行試驗區,因此能夠享受到的國家各種優惠政策遠沒有深圳多,很多深圳可以大膽嘗試做的事情南京不可以做,因此南京的產業發展受到政策的約束要多一些,不如深圳享有的自由管轄權限大,經濟開放度,自由度不如深圳。
深圳的很多政策和做法走在全國其他城市前頭,政策的寬松度大,因此激發了各類科技創新企業的創新潛能,使深圳各類科技創新企業層出不窮,比如中興,華為,騰訊,大疆,比亞迪等一大批影響力巨大,實力雄厚的科創企業在深圳這座城市誕生并快速成長起來,這些和深圳特區一塊成長起來的科技巨頭擁有世界級的廣泛影響力。南京雖然也有不少知名的實力很強的企業,比如蘇寧控股,蘇寧環球,三胞集團,南京鋼鐵集團,五星控股集團,太平洋建設集團(總部已經搬遷至新疆烏魯木齊)等,
南京這些知名企業大多以零售,投資,房地產,鋼鐵石化等傳統產業為主營業務,科技創新方面的企業沒有特別有代表性有廣泛影響力的代表企業。因此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及科技創新型企業的整體實力及影響力,南京與深圳的差距明顯,2、深圳是國家定位的金融中心之一,大陸只有兩家證券交易所,深交所和上交所深圳占據一席,深交所設立在深圳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優質科技創新企業的融資需求,深圳的金融環境和資本市場的發展遠遠好于南京及全國其他城市。
深圳本土也快速成長起來實力雄厚的金融企業平安集團,金融業是整個產業生態有序健康快速發展必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深圳能夠在五個經濟特區中脫穎而出,一枝獨秀,跟國家給它金融方面的諸多優先發展政策有很大的關系,3、深圳目前GDP總量比南京多出一萬多億,常住人口比南京多出500多萬,人均GDP排全國第一,比南京人均GDP大約多出4萬元,2019年深圳人均GDP203489元,南京2019年人均GDP165681元,南京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不如深圳,不過南京的房價也不如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