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一下意拳站樁時候入靜,意拳也叫大成拳,是王薌齋先生所創。站樁的第一個特點是思想入靜人說萬念皆空什么也不想是為靜,在站樁角度上講不是這樣,站樁功的系列問題之二站樁的秘訣是什么正確的站姿和持之以恒地磨煉,其站樁分為養身樁和技擊樁,初學者都是先從養生樁開始的。
1、站樁入靜是種什么狀態?怎樣才能入靜?
淺談一下意拳站樁時候入靜,意拳也叫大成拳,是王薌齋先生所創。意拳集各個門派之大成,尤其是從薌齋先生所學的形意拳,擯棄了各個門派內功繁瑣的意念訓練,都是在相對靜止的狀態下進行訓練,以體會動之不動的微動,我主要要點是精神集中,周身放松,呼吸順暢,其站樁分為養身樁和技擊樁,初學者都是先從養生樁開始的。養生樁首先是姿勢,兩腳與肩同寬,兩手抱圓在前胸有如抱一個皮球,沉肩墜肘,
雙腿微微彎曲似有似無感覺有個氣球在頂著,圓襠似乎兩腿間夾了一個氣球一樣。頭往上頂,就好比有繩子在提著頭發,這叫頭頸豎直,雙眼微睜目視前方似看非看,下顎微收感覺下巴也夾住了一個氣球,這樣基本姿勢就完成了。在意念上首先下巴.兩臂、兩肘,兩腿間都感覺夾住了一個氣球,感覺不能夾得太緊家爆了也不能太松掉了,
兩只腳下如踩兩只青蛙,不能踩得太狠踩死了,也不能太輕讓它們跑了。剛開始這樣的基本動作在練勁兒,也就是在靜止的站樁中轉化肌肉的力量,剛開始很多初學者站不了多長時間就感覺肌肉酸困,這時候就要盡量堅持,實在堅持不了的可以休息一會兒接著站,時間最好在四十五分鐘左右。在站樁過程中,如果姿勢正確了可以進行意念轉換,這也是增加站樁時間減少疲勞的最有效方法,你可以感覺自己是在山林之巔俯瞰大地,也可以感覺自己在一片綠油油的麥田中,也可以感覺自己是在一個片大海里的一條船,也可以感覺自己在溫水池里慢慢的融化了,
2、如何科學站樁?
站樁功的系列問題之二站樁的秘訣是什么正確的站姿和持之以恒地磨煉。簡單講就是調心,調身,首先站樁的姿勢要正確,站樁功要達到的目的不同,站姿也不一樣,站姿不正確不但沒有效果,對身體還有害,會南轅北轍。下面介紹一下養身樁的站姿,調身部分,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雙腿微曲,雙手抬至胸前抱圓,如抱一棵大樹之狀,或者雙手自然下垂(此式最適合血壓高者),雙目自然前視,舌舐上腭,面帶微笑,全身放松。
這是外在的站姿,內部還有一個關鍵,是舌舐上腭的部位和姿勢,這個“舐”,音“氏”,是舔的意思,有人說成舌抵上腭,這個“抵”是不恰當的,古人用“舐”才是對的,是用舌頭的前半部分,輕輕地舔在上腭的硬腭和軟腭的交界處靠前硬腭的位置,這個位置必須正確,太靠前不行太靠后也不行,這個動作是溝通任督二脈的關鍵點,不明白這一點練功也沒有效果,
等站樁一段時間以后體內真氣充足了會在任督二脈自動運行,練功的時候舌頭自然就吸在上腭了。再來說一下調心,內外姿勢調好了,就是持之以恒的磨煉問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什么事情都作不成的,必須保證每天站樁一到兩次,并且每次站半個小時以上,以半個小時為最低標準。因為人的氣血循環以28分鐘左右為一個循環周期,煉功煉功,是時間磨出來的功夫。
有的人聽別人說站樁簡單好學,效果又好,就是入不了門,原因就是淺嘗輒止,沒有在時間上下功夫,什么是功夫?就是用時間磨煉出來的時間功夫,因此煉功的煉就是這個帶火的煉,即錘煉的意思。這是調心的內容之一,調心,就是心念的處理,不知道心念的處理也難以煉出功來。樹欲靜而風不止,煉功時大腦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念頭,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功中會出現重、麻、熱、涼、動,等各種各樣的反應,有的人還會看到奇怪的景象等,如果不知道正確應對,都會影響入靜煉功,
正確處理方法是什么呢?大道至簡,一個“空”字,就全解決了,把聽到的,想到的,感覺到的所有的東西都視為空的,假的,正常的,這樣煉功才扎實,不出偏,不怕驚嚇,就是不被驚功,煉出泰山崩于側而不驚的心理素質。抓住了這幾條,功夫進步就會立竿見影,一日千里,人會逐漸變得健康、沉穩、剛毅、自信,先介紹這些,站樁功看似簡單,卻有博大精深的內涵,要把站樁功說清,不是三言兩語能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