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和帝元興元年,蔡倫在洛陽發明造紙術。洛陽在我國歷史發展史上有過太多的故事,總之,洛陽的榮華與興衰折射出了整個中國朝代的興衰更替,它承載了太多太多懷著對歷史名城的敬仰,我曾有幸去過幾次洛陽,感覺洛陽這個城市不僅古樸大氣,而且還有幾許靈氣。
1、洛陽歷史上發生過哪些重大歷史事件?
翻閱資料,發現洛陽歷史上確實發生過很多大事。公元前2020年,夏禹在河洛地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就在今天洛陽市偃師境內伊、洛二水匯流處,二里頭村一帶,一般認為洛陽的都城史是從夏朝開始的。周成王五年建都城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定都洛邑,洛邑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東漢光武帝建武五年,在洛陽城南開陽門外,創建太學。
東漢建武中元二年正月,倭奴國派遣使者來洛陽,劉秀封其國王為漢倭奴國王,這是日本第一次來朝,東漢明帝永平八年,郎中蔡倍等18人出使西域拜求佛法,后于洛陽城西建白馬寺,佛教開始傳入我國。東漢和帝元興元年,蔡倫在洛陽發明造紙術,東漢順帝陽嘉元年,太史令張恒發明地動儀,在洛陽成功測知隴西地震。洛陽歷史上還發生了許多大事,請留言,
2、洛陽有什么文化歷史?
洛陽地處天下不之中,挾崤,澠之阻,當秦隴之噤喉。通匯南北東西,史歷九朝,古往今來名人走集,大家薈翠,中華文華大支脈,河洛文化始興盛處,人類文明發祥地,洛陽歷史悠久,文華繁盛,千頭萬緒,實難詳說。周公制禮作樂于洛陽,孔子問禮老子在洛陽,易:系辭“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太昊伏羲氏據其“畫八卦,走書契”。
3、洛陽最早的時候,不叫洛陽,叫做中國!對嗎?有什么歷史依據嗎?
這個問題,我們先討論一下“洛陽”名稱的由來,洛陽古稱或者別稱:斟鄩、西毫、洛邑、洛師、成周、王城、雒陽、神都、京洛、洛京、中京、伊洛、河洛、河南、洛州、三川,三國黃初元年(公元220年),魏國魏文帝曹丕定都雒陽,改名為洛陽,稱呼沿用至今。洛陽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105位帝王在洛陽定鼎江山,有十三個王朝定都于此,
下面我們再討論一下“中國”名稱的原意,根據出土文物,西周初年青銅器“何尊”上的銘文,我們得出以下兩點:第一,中國為四方“地中之國”或言“地中之都”;第二,中國是一個具體的地方,即大體指以“洛邑”或者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有史料記載:西周《何尊》“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西周《詩·大雅·民勞》中:“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東周《戰國策》“今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也”還有一種說法,說是“古中國”在晉南,即山西省運城市。
2016年11月20日,山西省社科與中國先秦史學會、山西師范大學共同主辦了“山西與古中國”學術研討會,經討論,中華歷史的“三皇五帝時代”的都城分別是: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根據臨汾陶寺遺址的發掘,堯都平陽已有理論根據,三處都城都在晉南。當時部落眾多,堯、舜、禹是部落聯盟首領,居“萬國”之中,即“中央之國”,故稱“中國”,
4、洛陽為什么叫洛陽?有什么歷史淵源?
洛陽位于河南西部,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洛陽因地處古洛水之陽而得名,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于此,夏太康遷都斟,商湯定都西毫;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于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晉,相因相襲,共十三個王朝,
漢魏以后,洛陽逐漸成為國際大都市,隋唐時人口百萬,四方納貢,百國來朝,盛極一時。洛陽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曾經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西周初期,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大公路網,洛陽是其中心,馳道驛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隋唐大運河上,舳艫相接,帆影聯翩,從洛陽東達于海,西至關隴,南下蘇杭,北朔幽燕;以洛陽為東端起點的“絲綢之路”,可以直馳地中海東岸,明駝宛馬,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