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確還是個有點兩難的選擇,要上班掙錢,又要帶孩子,上有老下有小,負擔不輕,哪項都不能缺失本來有婆婆帶孩子,可婆婆要把孩子帶回鄉下老家去帶,婆婆把孩子帶到鄉下老家去帶,孩子生身爸媽下班吃飯少了孩子又豈有不牽掛惦念之理,一時又如何習慣和放心。
1、我和老公都要上班,婆婆要把娃帶老家去帶,該如何選擇?
這確還是個有點兩難的選擇,要上班掙錢,又要帶孩子,上有老下有小,負擔不輕,哪項都不能缺失本來有婆婆帶孩子,可婆婆要把孩子帶回鄉下老家去帶,婆婆把孩子帶到鄉下老家去帶,孩子生身爸媽下班吃飯少了孩子又豈有不牽掛惦念之理,一時又如何習慣和放心?這婆婆要把孩子帶回鄉下老家去帶,也自有她的原因:一、習慣了鄉下老家生活,在城里兒子家帶孩子,吃的用的花消大,感覺不自在。
城里和鄉下生活不一樣,城里方便,可啥都要用錢買,不象農村鄉下米糧菜油自已有,沒錢也能湊合過,在兒子家帶小孩,要是自已身上沒有錢,總不好意思時時開口問兒子兒媳要吧?二、在城里兒子家帶孩子,兒子兒媳上班去了,寂寞無聊時想說個話都沒人,城里一棟樓里的人對面不相識,戶外相遇開口文明禮貌,可感覺心里總是一個人防著一個人似的,想說個真心話沒人。
農村老家閑暇時總能尋個老媽侄媳地尋個開心,三、一心掛兩頭,在城里給兒子兒媳帶孩子,又放心不下老家家里。現在咱這這種情況很多,要不就是移民搬遷,要不就是兒子在城里買了房,父母不愿離開鄉下老家,于是就等于是和兒子兩地分居了,兒子兒媳有了孩子,當婆婆的就該義不容辭地要去邦著帶,老家就由公公一人種個土地呀,小家庭養殖付業呀地支撐著,都一把年紀的人,連個一天兩頓飯也吃不好,婆婆不得不牽掛,有時兩頭跑。
所以婆婆要把孩子帶回老家帶,象這種情況一般都還並不富裕,兒子兒媳都還要上班掙錢,如果:(1)、孩子還沒上學,(現在農村并校后上學沒城里方便)。(2)父母年齡不太大,身體還好,(3)、老家住房生活條件都還方便安全。公婆都是帶孩子過來的人,孩子就由婆婆在老家帶一個時期吧,現在交通方便,節假日啥的,經常回家看望孩子和公婆就是了,
2、婆婆把孩子帶回老家了,想孩子想到崩潰,有沒有相同經歷的寶媽告訴我該怎么辦?
如果你有一定經濟能力,一定要把孩子接回來,孩子跟著老年人,會養成很多壞習慣1.在小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媽媽的長時間缺失,會使得媽媽和寶寶之間的產生隔閡,寶寶會跟帶他久的那個人更親。有很多離開寶寶太久的父母,等寶寶長大后都不認識他們,這樣對于父母來說也是很心酸,2.長期讓寶寶和婆婆在一起,在教育上也會有所缺失。
婆婆們都是年紀比較大的人,跟寶寶之間差了兩代,一般都會比較溺愛寶寶,恨不得摘星星摘月亮給寶寶玩,因此在寶寶犯錯誤的時候,管教也會比較松弛,這樣就會縱容寶寶,讓寶寶們養成很多不好的行為習慣,3.此外,婆婆因為年紀的原因是比較脫離時代的,因此婆婆的審美,價值取向都是和年輕人有一定的偏差。就像我兒子一樣,回老家之后,奶奶總是會給他買一些大號的衣服,或者是為了耐臟買很多深色的衣服,并且在飲食上也是本著“吃得多,長得壯”的理念,生怕寶寶少吃一口,
3、婆婆要把孩子帶回老家,有什么好的解決方法嗎?
我覺得要不你就自己帶,要不你就放心讓婆婆帶。說說我帶孩子的經歷,孩子出生半個月,婆婆就回老家了。因為公公說自己不會做飯,婆婆在我這里也覺得不干什么活,覺得我自己能干了,婆婆走后,確實很累!自己帶孩子你要有心里準備,有時候是看著鐘點一分鐘一分鐘熬過來的。老公工作忙,回到家他做點飯,我都覺得怕他累到,所以白天晚上都是我自己看孩子,
剛當媽媽的時候,比較敏感,孩子有個翻身,都能醒。所以是24小時,你都在工作,四個月后,我上班了,雇了一個人,我上班她看著,下班我自己帶,其實我還是24小時在上班,孩子十七個月后想送她上幼兒園,但她去了一個星期,嘴里都是水泡。她只吃飯和雞蛋糕,其他菜不吃,幼兒園沒人喂,而且看她的保姆有事也不能照顧她了。